ID: 24178405

第三单元《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单元整体设计(表格式)-五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

日期:2025-11-1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1531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第三,北京,数学,上册,五年级
  • cover
单元学习主题 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内容隶属图形与几何领域,而课标中对于本学段这一内容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图形的认识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参见例32)。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二)测量 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面积单位:千米2、公顷。 4.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参见例33)。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参见例34)。 本单元包括五部分的内容,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特性和面积的计算,梯形的特征、分类和面积的计算,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三边关系和面积的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认识千米和公顷。 第一部分是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内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学生在了解了平行线、垂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猜验证、方格纸、割补等方法,将对学生后面学习梯形、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利用原有的活动经验,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中激话学生原有的认知,如利用数方格的方式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有条理、有层次的推理,同时攀师要注意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第二部分是有关梯形的知识。对梯形的认识更注重从生活中寻找图形的原型,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借助动手操作进而得到梯形,借助对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学习有梯形的知识。梯形各部分名称的教学可以结合图形来进行,直接给出各部分的名称。在这里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较短的边叫作上底,较长的边叫作下底,然后通过从上底的任意一点向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作梯形的高。在推导梯形面积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原有的学习经验进行自主探究,进而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是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任何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面学习图形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