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8466

第1课 走进人工智能 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日期:2025-10-23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13358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练习,信息技术,下册,八年级,学年,2025-2026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走进人工智能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科技教材 -出卷网-:浙江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 学习目标 1.通过梳理人工智能起源及发展过程,初步认识人工智能,了解人工智能发展历程背后的影响因素,感受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通过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情况的分析,体会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意义。 课前学习任务 1. 根据本课学习任务分成三大组,每大组根据人数情况分成若干小组,确定好小组分工,明确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任务,如表1的参考样例。 表1 小组分工参考样例 小组分工具体任务成员组长统筹调度、组织分工搜集资料,汇总整合上交。刘小朋记录员记录本组讨论要点,完成小组导学稿的填写。张明汇报员根据任务整合讨论要点,代表本组发表观点。李非 2.准备百度账号、WPS账号。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分析起源———理解人工智能基本内涵 1.人工智能诞生的标志事件是_____。 2.小组讨论:图灵测试模型是如何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 【学习任务二】 梳理历程———探究人工智能兴衰原因 人工智能在充满未知的道路探索,曲折起伏,请结合阅读材料,分析人工智能发展曲折起伏的原因。 时期主要事件原因及影响第一阶段 (一起)第一阶段 (一落)第二阶段 (二起)第二阶段 (二落)第三阶段 (三起)第三阶段 (高速发展) 【学习评价】 评价标准自评组评师评理解深度与关联度:是否准确理解问题的要求,紧密围绕问题主题展开,避免离题或偏离重点创新性与独立思考:是否表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简单复制他人观点或资料表达清晰与规范性:回答的结构是否清晰,逻辑连贯,易于理解 推荐的学习资源 阅读材料:人工智能发展简史 第一阶段: AI 兴起(1950-1974) ·1950 年,图灵提出“ 图灵测试 ”(测试机器是否能表现出与人无法区分的智能),让机器产生智能这一想法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1956 年,达特茅斯学院人工智能夏季研讨会上正式使用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 工智能研讨,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 ·1957 年,弗兰克 ·罗森布拉特在一台 IBM-704 计算机上模拟实现了一种他发明的叫做“感知器 ”的神经网络模型。《纽约时报》称,“这台机器将成为第一台像人脑一样思考的设备 ”。 ·1965 年,西蒙说到:二十年内,机器将能完成人能做到的一切工作。显然,这个预言直到目前为止,也远远没有实现。 AI 第一次寒冬(1974-1980) · 1973年,英国数学家詹姆士·莱特希尔发表了一份关于人工智能研究的评估报告,认为人工智能研究集中在自动机、机器人和中央神经系统,研究的承诺被夸大了,并没有实现预期的重大影响。他指出:“迄今为止,在该领域(人工智能)的任何一个分支中,都没有出现他们当时承诺的重大成果。”报告发布后,英国政府削减了几乎所有大学的人工智能研究资金,仅剩两所大学继续获得资助。 ·在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都非常有限,这限制了研究人员能够构建的模型的复杂性,尤其是在模拟神经系统和自动机方面。 第二阶段: AI 复兴(1980-1987) ·AI 的第一次寒冬,让研究者们的研究热点,转向了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模仿人类专家决策能力的计算机系统。依据一组从专门知识中推演出的逻辑规则,来回答特定领域中的问题。 ·1976年,斯坦福大学的肖特列夫开发了医学专家系统MYCIN,在MYCIN的知识库里,存放着约450条判别规则和1000条细菌感染方面的医学知识。MYCIN通过文字形式一边与患者对话,一边进行病情诊断。 · 由神经网络之父杰弗里 ·辛顿在1986年发明了适用于多层感知器(MLP)的 BP 算法,有效解决了非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