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所示,则( D ) 甲 乙 A. 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B. 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C. 图甲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D. 图甲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解析:图甲中显示了一列波经过小孔的现象,是波的衍射,图乙显示了两列波相遇的现象,是波的干涉现象,D正确. 2. 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比较介质中的三个质点a、b、c,则( C ) A. 此刻a的加速度最小 B. 此刻b的速度最小 C. 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此刻b向y轴正方向运动 D. 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a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 解析:由波动图像可知,此时质点a位于波峰处,根据质点振动特点可知,质点a的加速度最大,A错误,此时质点b位于平衡位置,所以速度为最大,B错误,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上下坡法”可知,质点b向y轴正方向运动,C正确;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由“上下坡法”可知,a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c质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所以质点c比质点a先回到平衡位置,D错误. 3. 如图甲所示,用手握住长绳的一端,t=0时刻在手的带动下绳上A点开始上下振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能正确反映t1时刻绳上形成的波形的是( B ) 甲 乙 A B C D 解析:根据A点振动图像可知,A点起振方向向上,在t1时刻绳上A点在平衡位置向下运动,由振动图像可知,波传播的时间t1恰好为一个半周期,传播的距离为一个半波长,综上所述可知,B选项的波形图符合题意.故选B. 4. 关于机械波的传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一列机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长和频率都会发生变化 B.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现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来描写,这属于声波的衍射现象 C. 波长不同的机械波通过宽度不变的狭缝时,波长越小,衍射越明显 D. 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点的位移一定大于振动减弱点的位移 解析:一列机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会发生变化,A错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说明声波波长较长,遇到障碍物时有明显的衍射现象,B正确;波长不同的机械波通过宽度一定的狭缝时,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C错误;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和振动减弱点的位移都在做周期性的运动,所以加强点的位移不一定大于减弱点的位移,D错误. 5. 渔船常用回声探测器发射的声波探测水下鱼群与障碍物.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若探测器发出频率为1.5×106 Hz的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两列声波相遇时一定会发生干涉 B. 声波由水中传播到空气中,波长会改变 C. 该声波遇到尺寸约为1 m的被探测物时会发生明显衍射 D. 探测器接收到的回声频率与被探测物相对探测器运动的速度无关 解析: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探测器接收到的回声频率与被探测物相对探测器运动的速度有关,而两列声波发生干涉的条件是频率相等,所以两列声波相遇时不一定发生干涉,A、D错误;声波由水中传播到空气中时,声波的波速发生变化,所以波长会发生改变,B正确;根据波长的计算公式可得λ== m=1×10-3 m,当遇到尺寸约1 m的被探测物时不会发生明显衍射,C错误. 6. 如图所示,图甲为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机械波在t=0时刻的波动图像,图乙为质点P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甲 乙 A. 波速大小为4 m/s B. 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C. 该波可以与另一列频率为2 Hz的波发生干涉 D. 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2 m尺度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v== m/s=2 m/s,A错误;根据图乙可知,在t=0时刻,质点P沿y轴负方向振动,根据同侧法,由图甲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