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8772

14《穷人》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174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眉山市东坡区齐通小学 刘丽慧 教学目标: 1、找出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2、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师:《穷人》一文创作于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贵族阶层道德败坏,贫苦百姓则保持高贵的品格,列夫托尔斯泰深有感触,于是将雨果的诗歌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编成这篇小说。 2、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一些上节课内容。 (1)穷人在课文中主要指哪些人?( 桑娜 渔夫 西蒙 )。 (2)他们穷在哪里?(住得差 吃得差 劳动条件差 承受疾病折磨 ) 过渡: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作出收养孤儿的决定,是多么不容易。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桑娜细腻的内心世界。 品读复杂心理,再识善良品格。 1、情景带入,找出心理描写。 过渡:她抱回了两个孩子。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抱回孩子后,桑娜内心感到——— 生:(忐忑不安) 师: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 生:忐忑不安,心里上上下下,极为不安。 师:文中就有这样一段,关于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能不能找得到。 生:第九自然段。 探究内心。 师:透过这段忐忑不安的内心独白,桑娜此时都有哪些感受?请小声朗读这段话。思考:桑娜此刻内心都有哪些感受? 生:桑娜此时的内心是害怕的。 生:桑娜此时的内心是纠结的,既为丈夫担忧,又想救助两个孩子。 生:桑娜现在是矛盾的,她关心丈夫又同情西蒙的两个孩子。 师:害怕、纠结、担忧、紧张、自责、后悔,所有的感受纠缠在一起,桑娜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呀! 师:孩子们,桑娜的内心只有矛盾吗?再读读这一段话,你一定能够读出桑娜不一样的内心。 师:再看看最后一句话, 生:桑娜此时的内心是坚定的,她愿意挨打也要抱回孩子。 生:我读出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师:那是怎样一种品质? 生:善良 师:桑娜为什么如此矛盾,又为什么如此坚定呢?我们来重点分析。 (1)桑娜的矛盾 师:我们先来分析桑娜的矛盾。 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他们的生活会( )。如果不抱回两个孤儿孩子,他们的生活( ),但是两个孤儿孩子的命运( )。 师:师:是啊,穷人的生活是多么艰辛,多么不容易呀。 师:是呀,本来就有五个孩子了,再加上两个,他们的日子该怎么过呀? 师:是的,丈夫的担子已经够重了。 (2)桑娜的坚定 师:那又是什么让桑娜如此坚定呢? 生:善良的本性。 师:此刻的桑娜,宁可( ),也要( )。 师:读着读着,我们心中桑娜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 通过朗读,升华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师:谁来读?读出桑娜的矛盾,读出桑娜的坚定。 师:在朗读的时候,除了关注文字,还需要关注标点符号。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生:断断续续 师:断断续续,语速应该快还是放慢一些?(慢) 提醒:注意省略号每一次出现,桑娜的思维都有变化。注意标点符号停顿的时间长短,来表达所蕴含的感情。 品读对话,走进渔夫内心 1.孩子已经抱回来了,桑娜该怎么对丈夫说呢?丈夫又会说什么呢?又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默读12-27自然段,从对话中,揣摩渔夫是个怎样的人?自己在书上作批注。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师:我们来看看这段文字———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师:从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中,你读出了什么? 师:对桑娜来说做出收养两个孤儿的决定不容易,对渔夫来说也是一样。 句式: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渔夫将会( )。如果不抱回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