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上11《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篇经典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大小的争论,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文章语言生动,对话鲜明,充满童趣,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故事篇幅适中,生字词难度适宜,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思辨能力和想象力的优质文本。同时,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发情感共鸣和生活联想。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识字基础,但对抽象词语和寓意的理解仍需引导。该年龄段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喜欢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和互动游戏。他们对动物故事充满兴趣,但对寓言这种文体的认知尚浅,需要教师搭建支架,帮助他们从故事表面深入到寓意理解。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 1.认识“沿、际”等生字,会写“呀”字,掌握“无边无际、大话”等词语,能结合语境理解其意思。 2.分角色朗读对话,能读出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审美创造: 1.能读懂寓言故事内容,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大小的不同看法。 2.初步感受寓言的特点,知道寓言故事能告诉人们道理。表达与交流 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坐井观天”的理解。 思维能力: 1.通过比较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培养初步的思辨能力。 2.能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做到“眼界开阔”。 教学重点: 1.积累并运用本课生字词,分角色朗读对话。 2.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大小的不同看法。 教学难点: 1.体会寓言所蕴含的“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的道理。 2.能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运用寓言道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眼界初体验” 1. 师生互动,建立联系: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学生观察大屏和倾听介绍,表扬“会观察、会倾听”的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2.趣味游戏,引发思考: 教师示范动作:左手圈成圈放左眼前,右手五指并拢放右眼前,引导学生模仿。 引导学生先遮挡眼睛观察远处,再放手观察,提问:“两次看到的世界不同,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遮挡会限制视野,视野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同。”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坐井观天》。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初印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自然段。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小老师领读带拼音词语,全班跟读。 开火车读去拼音词语,提醒“井”的后鼻音。 3.句子朗读练习: 指名朗读“你从哪来呀?”“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等句子。 指导读出疑问和感叹语气。 4.指导书写“呀”字: 观察田字格,分析结构和关键笔画。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强调坐姿。 研读课文,理解争论———争当调解员” 1.出示AI情境:“寓言小镇”招募“故事调解员”。 出示AI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开启“寓言探秘之旅”!森林里的“寓言小镇”来了两位居民———青蛙和小鸟,它们因为‘天有多大’吵起来啦,咱们一起去当个“故事调解员”,解开这场争论之谜! 任务一:走进故事说看法 确定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学生从文中找出青蛙位置,教师板贴图片。 学生结合插图理解“井沿”,板贴青蛙位置。拓展“杯沿、帽沿”等词语。 2.找出争论焦点 学生读2-7自然段,明确争论是“天到底有多大”。 3.分析双方观点: 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理解词语意思,拓展无边无际的事物,指导朗读。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理解“大话”含义,指导朗读。 4.分角色朗读对话:男生读青蛙,女生读小鸟,教师读旁白。 任务二:品读课文辨原因 5.了解双方依据: 小鸟:飞了100多里 (1)师解释100多里,换算成操场125圈,体会小鸟飞得远。 (2)想象小鸟会飞到哪里。 (3)播放配乐图片,展示小鸟眼中的世界。指导朗读。 青蛙:天天坐在井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