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9978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方与圆》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584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 cover
《方与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圆与方之解决问题”一课安排在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4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环等内容,积累了化曲为直、转化等思想方法,且在圆的面积计算方面并不存在困难。在研究圆的面积时,“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组合图形中圆与方的面积关系问题是绕不开的话题。如何寻找圆和方之间的关联,让一个条件为两个图形的面积计算而服务,顺利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化?这是本课的重点关切。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组合图形的特征,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正方形与圆之间部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等活动,寻找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图形的巧妙转化,提升空间观念。 3.体会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 寻找图形间的联系,实现图形的巧妙转化。 四、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在第五单元圆的世界感受到圆的美丽与神奇,今天我带来一些生活中有关圆的图案,一起来欣赏吧。 师:同学们专注的神情可真美!通过观察这些建筑或者设计的基本构图,你有什么感受?举手的人很多,谁可以说?好,请你说。 生:这些建筑都由方形或者圆形组成。 师:很善于观察。还有谁来说? 生:我发现方形和圆形组合在一起非常漂亮。 师:是啊,方与圆既是美学的基本构图,也是建筑的基本构图。设计师通过直线与弧线的巧妙运用,灵活组合,创造出了许多经典作品,让我们为人类的智慧点赞。 二、自主探究 1、生活小帮手 课件出示图片 师:你们看,这是小明同学的两幅书法作品,其中一幅是圆形的,另一幅是? 生:方形的。 师:如果请你作为设计师,你准备如何装裱?请你思考一下。 生:我会为圆形的书法作品套上方形外框。 师:正方形作品呢? 生:装上一个圆形的画框。 师:有道理,方圆设计的思想已经播种在你的心间了。小明同学也受到方圆设计的启发,他是这样装裱的,中国书法装裱中经常可以看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装裱后的书法作品有何特点?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好,请你来。 生:第一个图形是外方内圆,第二个图形是外圆内方。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第一个图形,我们一起来说是? 生:外方内圆。 师:第二个图形是? 生:外圆内方。 2.提出问题 师:请继续看,小明告诉我们,下面两幅作品中圆的半径都是一分米,请你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回答 生1:我想知道正方形边框的周长是多少? 生2:我想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3:我想了解他们装裱的面积是多少? 师:非常好,同学们敢于提问题,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价值。我们一起挑战难度最大的挑战。 3.解决问题 (1)阅读与理解 师:怎样计算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 预设1: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预设2:需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半径。 师:只告诉你这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米,你能计算出这两部分的面积吗? 学生思考,尝试练习。 (2)分析与解答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左图中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的? 预设:正方形的面积是2×2=4(m ),减去圆的面积(3.14m ),等于0.86 m 。 师:你是怎么知道正方形的边长的?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正方形的边长=圆的直径。 师:在右图中你能得出正方形的边长吗?(不能)该如何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呢? 预设1:可以把右图中的正方形看成两个三角形。 追问: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相当于什么?(底是2 m,高是1 m,相当于圆的直径和半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