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标题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课标要求 本节要求学生能够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本节课通过对核酸结构层次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核酸是储存生物遗传信息的物质,同时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认同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物质是执行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在问题探讨中创设情境,展示了DNA指纹技术在案件侦破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核酸”。正文中通过文字说明,介绍了核酸的种类、分布及其结构层次,让学生认识到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异同点,进而解释了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树立“结构决定功能”的生命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知道DNA是细胞核内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 高中生已经具备分析图文、总结归纳以及模型建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分析,初步了解核苷酸的结构,再通过构建核酸的物理模型,逐步进行总结归纳,完成知识的内化。 教学目标 科学思维 生命观念 1.通过对核苷酸、核苷酸链模型的构建,能阐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解释核酸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大分子。(分析与综合、模型与建模) 2.通过对DNA和RNA化学组成上异同的比较,能说出RNA和DNA的区别和联系;(对比分析) 3.概述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物质观) 社会责任 举例说明核酸鉴定技术的应用,体会生物技术的应用之广泛,培养学科自豪感。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 难点 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 教学思路 DNA鉴定技术助力锁定“高空抛物”嫌疑人事件导入→图文介绍核酸的种类及其分布→自主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初步认识核酸→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图文,说明核酸的组成元素、组成成分以及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区别→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教具逐步建构核酸的物理模型,阐明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形成的长链→对比DNA和RNA,说出二者的异同点→分析核酸的多样性及其功能→举例说明核酸鉴定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科自豪感→课堂小结,形成知识框架→习题训练→布置作业。 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课件、视频、导学案、教具 学生:预习教材、准备导学案 教学方法 教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启发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模型建构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视频:DNA鉴定锁定“高空抛物”嫌疑人;提出问题:为什么DNA能够帮助警方找到嫌疑人?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并回答. 利用热点事件“高空抛物”吸引学生注意力,迅速导入课堂; 引发学生对“高空抛物”事件的关注,引导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核酸的种类及其分布 展示甲基绿吡罗红对真核细胞的染色图片,介绍核酸在真核生物体内的种类及其分布; 提出问题:核酸在原核细胞和病毒体内如何分布? 总结:真核原核生物和病毒中均有核酸,由此可见核酸的重要性。 了解核酸在真核细胞内的种类和分布; 思考原核和病毒体内核酸的分布情况,并阐明。 提供实验证据,充分说明真核细胞中核酸的分布; 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分析图文,初识核酸 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分析图文,梳理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元素、种类,初步认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自主阅读教材,分析图文,初步了解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提取能力以及图文分析能力。 核酸 的结构 提问: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具体组分?引导学生认识五碳糖的结构,用教具说明五个碳的具体位置; 模型构建: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图片,说明核苷酸中三种成分的连接方式,并让学生构建核苷酸的模型; 引导学生根据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