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18090

【广东学导练】2016年秋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课件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1634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广东,学导,2016,年秋,人教,语文
    课件10张PPT。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 桃花源记  1. 背景解读   本文写于东晋永初二年(421),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陶渊明此时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自己无法改变那种局面,也不愿干预,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虚构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五言古诗《桃花源》前边的一篇小记,相当于诗的序言。其中描绘了桃花源淳朴恬静的社会生活,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桃花源”又称“世外桃源”,自《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世外桃源”已成为理想社会的代名词,但由于这是一种不可实现的空想,也用来比喻脱离现实的幻想世界。  2. 内容梳理   《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2~3):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4~5):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阅读 【整体感知】 8. 用自己的话说说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涉及哪些方面。_____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此地的原因;询问外界的情况;嘱咐渔人不要向外人提及桃花源之事。9. 陶渊明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他描写这个世外桃源用意何在?_____陶渊明通过对桃花源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无阶级、无剥削、无压迫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反对剥削和压迫、渴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一、字词拼音 俨(yǎn)然 阡陌(qiān mò) 髫(tiáo) 间(jiàn)隔 诣(yì) 此中人语(yù)云 问津(jīn) ★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二、文言文基础知识 1. 重点字词翻译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 (2)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4)悉如外人:都。 (5)具答之: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说出。(8)皆叹惋:感叹,惋惜。 (9)便扶向路:沿、顺着。 (10)诣太守: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11)处处志之:做标记。 (12)欣然规往:计划。 (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渡口。三、理解型默写 1. 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 表现桃花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 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两个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四、文学(文体)常识   《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课件12张PPT。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2 短文两篇  1. 背景解读   (1)刘禹锡写《陋室铭》一文时,唐王朝正在一天天地衰落。在宫中,宦官专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李两党互相倾轧,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品《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来表现自己的“陋室”的与世隔绝、恬静雅致,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奢靡腐败生活的鄙弃。  (2)《爱莲说》是周敦颐于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擢为南康(现在江西省星子县)郡守时写下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