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1237

14《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10-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414056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黄鹤楼 八年级语文上册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 鹤 楼 唐诗五首 黄鹤楼 核心目标 壹 能够准确诵读古诗,把握诗歌朗读节奏,理解古诗内容。 贰 赏读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艺术手法。 叁 品读诗歌,感受古诗中描绘的壮美景象与深沉情感。 肆 感受黄鹤楼作为文化符号的意义,体会古代文人“登临抒———的传统。 任务情境 亲爱的同学们: 为弘扬中华诗词文化,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黄鹤楼景区正式启动“数字诗碑林”建设项目,现面向全社会招募“文化解说员”! 欢迎各位同学前来报名。 黄 鹤 楼 崔颢 黄鹤楼 真情朗诵, 读“愁”味 初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找出本诗的诗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愁 真情朗诵 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读出诗人的“愁”味。 朗读《黄鹤楼》时需要放缓语速。 诵读尾联时语调要低沉,“何处是”三字要读出惆怅迷茫之感,“使人愁”三个字,语速要最缓,接近一字一顿,强化愁绪。 愁 疏通诗意 译文: 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悠悠飘荡。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只剩下 离开 疏通诗意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分明的样子 故乡 烟霭笼罩江面 译文: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盛长满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家乡,烟霭笼罩的长江激起思乡的哀愁。 赏读诗歌,绘“愁”景 赏读诗歌,绘“愁”景 请你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为《黄鹤楼》配一幅插图。 黄鹤楼 白云 晴川 汉阳树 芳草 鹦鹉洲 烟波 江流 赏读诗歌,绘“愁”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为何崔颢不从眼前实景写起,而是以神话传说开头? 巧用典故,“空余”含仙人乘鹤而去之意,使人想象传说中的仙人在此登楼驾鹤而去的情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在之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赏读诗歌,绘“愁”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为什么要写黄鹤、白云? 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赏读诗歌,绘“愁”景 诗中有两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作用有何不同? 此地空余黄鹤楼 空:“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 白云千载空悠悠 空:“空空的”“空荡荡”之意,“空”字蕴含了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重在抒情。 赏读诗歌,绘“愁”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个叠词描绘出怎样的画面? “历历”描绘出山川的清楚分明,“萋萋”描绘出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不矛盾,这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借江上繁荣景象衬托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这么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全诗哀愁的情感是否矛盾? 联系背景,品“愁”情 诗人站在黄鹤楼上许久,不知不觉中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想到了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回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会越来越暗,家乡的位置会越 来越模糊,作者此刻强烈的思乡之情会越加 浓厚,难以排遣。 结合助读资料,说说诗人到底有哪些“愁”? 助读资料: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公元723年,崔颢不到20岁就中了进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