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2012

2025-2026学年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英杰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5521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一,PDF,试卷,历史,次月,2025-2026
  • cover
2025-2026学年长治市上党区英杰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小题,共 40分。 1.要了解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下列最可信的证据是( ) A. 远古的神话传说 B. 史书中的相关记载 C. 考古发掘的化石和遗物 D. 影视作品中的描绘 2.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大量灰烬层,最厚的达 6 米。这反映出北京人( ) A. 会制造精美的石器 B. 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C. 过着群居生活 D.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3.对比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以下各项中属于山顶洞人进步之处的是( ) ①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②会缝制衣服,懂得爱美③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④已会人工取火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历史专题复习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一种方式。运用下列知识我们可以构建的体系是( ) ①元谋人的两颗门齿 ②北京人的头盖骨 ③山顶洞人的骨针 A. 中国古人类起源与发展 B. 北京地区的古人类代表 C. 长江流域的古人类文明 D. 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 5.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不包括( ) A. 农作物的种植 B. 家畜饲养的出现 C. 定居和磨制石器的发展 D. 打制石器的广泛使用 6.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有的墓葬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精美的工艺品和日常用品,有的墓葬却一无所 有。同期的良渚文化遗址亦是如此。这说明当时( ) A. 爱美意识形成 B. 社会分化出现 C. 禅让制度盛行 D. 中央集权确立 7.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南北主干道的钟家港 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 7 粒、枣核 1 粒。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 A. 早期国家势力不断扩张 B. 南北方居民存在交往 C.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 D. 北方是当时经济中心 第 1 页,共 6 页 8.山西陶寺遗址出土了蟠龙纹陶盘、石制工具、铃形小铜器、玉器等多种与文明起源密切相关的文化遗 存。这些遗存属于( ) A. 实物史料 B. 文献史料 C. 口述史料 D. 影像史料 9.“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 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中,使华夏民族“合以成一族”的是( ) A. 尧、舜、禹 B. 盘古、女娲 C. 炎帝、黄帝 D. 黄帝、蚩尤 10.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传说,如“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大 禹治水”等。这些神话传说( ) A. 是认识远古社会的实物史料 B. 与华夏文明的起源历史完全一致 C. 纯属虚构以致毫无历史价值 D.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水平 11.据《史记 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 13 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 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这体现的是大禹的( ) A. 乐观主义精神 B. 自由主义精神 C. 勇于创新精神 D. 无私奉献精神 12.“禹传子,家天下。”这标志着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开始(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王位世袭制 13.西周时期,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保证国家的兵源 B. 削弱贵族权力 C. 巩固周王的统治 D. 促进民族交融 14.夏、商、西周三朝的灭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外族入侵 B. 天灾频发 C. 末代君主暴虐失德 D. 诸侯叛乱 1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处应填( ) 夏→商→?→春秋→战国 A. 东周 B. 西周 C. 秦朝 D. 东汉 16.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为名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率先成为霸 主的是( )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秦穆公 D. 楚庄王 17.战国初年,被韩、赵、魏瓜分的诸侯国是( ) A. 齐国 B. 楚国 C. 秦国 D. 晋国 18.战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