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2479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政治发展篇专题练(含答案)

日期:2025-10-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19390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统编,历史,七年级,上册,政治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考 | 历史学科 人教统编版历史政治发展篇专题练(含答案解析)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里的“家”指( ) A.原始人类的活动 B.农耕文明的出现 C.早期国家的产生 D.封建社会的形成 2.西周时期,天子统治的地域叫“天下”,诸侯的领地叫“国”,卿大夫的采邑叫“家”,天下、国、家的层次得以明确。这表明分封制的实行( ) A.巩固了统治秩序 B.强化了中央集权 C.确立了世袭制度 D.开发了边疆地区 3.“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一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 C.礼乐制度的瓦解 D.战争导致的消极影响 4.公元前323年,纵横家公孙衍策划了一场“相王”运动,即五国国君会盟,彼此承认王号,而此前天下唯一具有“合法性”的王只有周天子。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东周灭亡 B.尊王攘夷 C.王室衰微 D.百家争鸣 5.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逐渐增强,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实行变法改革。这说明各国变法( ) A.顺应了社会转型 B.促进了思想解放 C.巩固了周朝统治 D.实现了国家统一 6.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举行盟誓时用毛笔写在玉片上的约信文书,其中有一部分记载到“卿大夫宣誓效忠赵氏的誓约……”该盟书反映出东周时期的政治现象是( ) A.诸侯争霸,变法的风潮盛行 B.铁器广泛使用 C.礼崩乐坏,卿大夫专权夺利 D.国家实现统一 7.秦朝时期,修建驰道,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去除险阻,拆毁六国修建的城郭要塞;打破川防,开通六国所筑阻塞水道的堤防……这些举措有利于( ) A.防范外族入侵 B.推动水路运输 C.解决就业问题 D.加强国家统一 8.《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反映了当时的人们( ) A.坚持以农为本 B.轻视商业活动 C.全都放弃农业 D.希望经商致富 9.据我国多处考古发现:从西周至春秋早期,一般墓葬随葬的陶器均为普通的生活用陶器;西周中期后,普通老百姓的墓葬中出现鼎、豆、壶等陶礼器,诸侯国君墓葬中的礼器规格更甚;西汉中期前后,墓葬中的陶器组合开始以仓、灶、井等生活类陶明器为主;到东汉时期,随葬品出现反映地主生活的陶乐舞杂戏等模型。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古代陶器( ) A.功能的多样性 B.使人类过上定居生活 C.制作技术精湛 D.浓缩社会观念的演变 10.下列文物共同见证了( ) 东汉早期宅院画像砖 东汉晚期陶院落(模型) 图中屋主悠闲地对坐畅饮,起舞的雀鸟和洒扫的奴仆,衬托出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院落呈现了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C.东汉王朝的兴衰 D.动荡不安的时局 11.下图年代尺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2.汉宣帝时期,中央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务。西域都护府权力很大,可以行使中央对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等权力,并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据此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 A.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B.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的稳定 C.解除了北方地区的危机 D.导致了地方势力割据一方 13.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描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为曹操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