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金属材料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烧杯各盛有200 mL 3 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3.6 g B.5.4 g C.7.2 g D.10.8 g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铝粉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Al+4OH-=AlO+2H2O B.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过量SO2气体:Ba2++2OH-+SO2=BaSO3↓+H2O C.常温下,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漂白液:Cl2+2OH-=Cl-+ClO-+H2O D.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2:2Br-+Cl2=Br2+2Cl- 3.下列物质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是 ①Na2CO3 ②Al ③Al2O3 ④Al(OH)3 ⑤NaHCO3 A.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下列适合制作不锈钢用具的铁合金是( ) A.低碳钢 B.中碳钢 C.高碳钢 D.合金钢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铝溶于NaOH溶液:2Al+2OH-+H2O=2AlO+3H2↑ B.向NaAlO2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AlO+4H+=Al3++2H2O C.向Al(OH)3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Al(OH)3+3H+=Al3++3H2O D.氧化铝溶于足量NaOH溶液:Al2O3+OH-=AlO+H2O 6.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的是 A.煤炭工业 B.石油工业 C.钢铁工业 D.化学工业 7.下列变化主要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煤的气化、液化 B.石油的分馏 C.氧气转化为臭氧 D.浓硝酸使铁、铝钝化 8.铝的生产中,“回收铝制品→铝锭”的能耗仅为“铝土矿→铝锭”的3~5%。下列行为或观点中,符合铝循环利用理念的是 A.随意丢弃铝制包装材料 B.建立相关制度,鼓励铝制品回收利用 C.过度开采铝土矿冶炼铝 D.我国铝储量丰富,无需循环回收利用 二、非选择题 9.既可以与 反应,又可以与 反应,它是 氧化物。 10.将一只铝制的易拉罐内充满二氧化碳,然后往罐内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密封罐口,经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凹瘪,又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重新鼓起来。 (1)罐壁凹瘪的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瘪罐重新鼓起来的原因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11.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能制取氯气:MnO2+4HCl(浓)MnCl2+Cl2↑+2H2O。现将含MnO2的质量为17.4g的软锰矿石与足量浓盐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 (1)生成的Cl2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 (2)参加反应的浓盐酸中被氧化HCl的物质的量 。 12.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稀盐酸、稀硫酸和蒸馏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液体试剂选用稀盐酸而不选用稀硫酸,理由是 。 (2)装置C的作用是 ,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g,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50mL,该条件下此气体密度为0.00128g/mL。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 。 (5)现有7.8Na2O2,试计算完全与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l与HCl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6HCl=2AlCl3+3H2↑和2Al+2NaOH+2H2O=2NaAlO2+3H2↑,若酸和碱足量,则生成氢气体积应相同,现生成气体体积比为3:4,说明盐酸不足,则0.6molHCl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3mol,因此铝与NaOH反应生成氢气0.4mol,氢氧化钠过量,铝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7.2g,故答案选C。 2.C 解析:略 3.D 解析:①Na2CO3属于弱酸强碱盐,能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能与强碱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反应,故①正确; ②金属铝与酸反应生成Al3+和氢气,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根和氢气,故②正确; ③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Al3+离子,又能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故③正确; ④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既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