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18454

鱼我所欲也 课件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10656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鱼我,所欲,课件
  • cover
课件41张PPT。鱼我所欲也《孟 子 》孟子(前372至前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来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曾一度为齐国客卿。当时天下以互相攻伐,富国强兵为能,因此视其主张为迂阔,远离实际,不予采纳,因此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他退而讲学、著述,他的学生们记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富有鼓动性,其文章语言流畅,笔锋犀利,论辩深刻。 《孟子》分为七篇,每篇又分上下两部分。各篇分若干章,以首章中标于篇首的开头数字为题,标题只起区别作用,并不概括全篇内容,这与《论语》类似。全书共261章。它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性较高的著作。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达则兼济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天时不如地利, 民为贵, 得道者多助, 生于忧患, 富贵不能淫, 尽信书,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穷则独善其身。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社稷次之,君为轻。失道者寡助。死于安乐。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如无书。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它包括四种“本心”: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仁也;义也;礼也;智也。课文听读听读课文,要求: 1、听准字音; 2、分清句读。注意停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读准字音 恶 箪 蹴乡 羹 妾 wù dān cù xiàng gēng qiè w ù 死亦我所恶 恶 è 恶劣 wéi 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为 wèi 向为身死而不受 sāng 奔丧 丧 sàng 贤者能勿丧耳翻译文言文方法:通读全文,领会大意 字字落实,符合原义 掌握虚实,保持语气 补充省略,调整语序 专有名词,不必翻译 语句通顺,检查仔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 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想要的、所喜欢的同时得到正义超过做苟且偷生的事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通“避”,躲避。舍弃所厌恶的比选取生命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 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 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 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 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 勿丧耳。 假如、假使所厌恶的采用某种手段就能生存,(有的人)却不使用这是因为(他们)所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不仅仅丧失、丢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的手段(方法)如果没有这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吆喝 踢过去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饥饿的过路人不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 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宁可失去生命也不接受(施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