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01 分散系的分类及本质区别 02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请同学们欣赏自然界的“光束”,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分散系的分类及本质区别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概念:把_____以粒子形式分散到_____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分散系中_____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一种(或多种)物质 另一种(或多种)物质 被分散 2.按照分散质与分散剂是否相容 分散系 实例 分散质 分散剂 特征 悬浊液 泥水 土壤粒子 水 浑浊,静置沉淀 乳浊液 油水 油 水 浑浊,静置分层 溶液 酒精溶液 酒精分子 水 澄清、透明、均一、稳定 液体 气体 固体 3.按照分散剂种类分类 4.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 (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 (2)常见分散系 溶液:如盐酸、食盐水等 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等 浊液:如泥水、油水混合物等 0 1nm 100 nm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1nm = 10-9 m) 悬浊液 乳浊液 能透过滤纸 溶液中分散质微粒是直径小于1 nm(10-9 m)的分子或离子,而悬浊液、乳浊液中分散质微粒是分子集合体或离子集合体(分别呈固态或液态),其微粒直径大于100 nm。根据图示判断: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能否通过滤纸?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外观 分散质微粒组成 微粒直径 均一、稳定、透明 均一、稳定、透明 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 分子、离子 大分子、离子的集合体 固体颗粒、液体小液滴 <1nm 1~100nm >100nm 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告,他们用DNA制造出了一种臂长只有7 nm的纳米级镊子,以便能够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和这种纳米级镊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B 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探究 胶体的性质 (1)电泳 胶体分散质微粒细小,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具有的表面积),能较强地吸附电性相同的离子,从而形成带电微粒(胶粒)。这些微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定向移动,如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荷,在通电的情况下胶体微粒向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2)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聚沉。可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酸、碱、盐的溶液;②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 (3)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实验 操作 用红色激光笔分别照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在与光束_____的方向进行观察 实验 现象 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胶体中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_____”,CuSO4溶液中____光亮的通路产生 原理 胶体粒子对光线_____,即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 应用 用来区分_____和_____ 垂直 通路 无 散射 胶体 溶液 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1 g KCl加入100 g水中 ②将1 g可溶性淀粉加入100 g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 ③将1 g CaCO3粉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振荡 ④将0.1 g植物油加入10 g水中,充分振荡 ⑤将96 mL酒精与5 mL水充分混合 (注:淀粉分子的直径为1~100 nm) 其中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有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胶体的有___,属于浊液的有_____。 ①⑤ ② ③④ (2020·厦门市湖滨中学高二期中)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时,得到的液体是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用此分散系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接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 ②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