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部编版高质量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 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在奏折中指出:“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他强调的是鸦片输入的( ) A. 危害 B. 原因 C. 过程 D. 结果 2. 《南京条约》中“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的条款,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目的是( ) A. 打开中国市场 B. 掠夺中国原料 C. 破坏关税主权 D. 获取巨额赔款 3.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其侵略方式与英法相比的显著不同是( ) A. 以武力为后盾 B. 直接割占土地 C. 强迫签订条约 D. 扩大通商口岸 4. 太平天国运动中,《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而《资政新篇》主张“准富者请人雇工”。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 战争形势的变化 C. 社会经济的发展 D. 治国理念的调整 5. 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业后,“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这说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 ) A. 增强了军事实力 B. 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C. 推动了教育近代化 D. 瓦解了自然经济 6.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全军覆没,主要原因是( ) A. 日军实力强大 B. 舰队装备落后 C. 指挥决策失误 D. 朝廷避战求和 7.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 A. 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B. 加剧了中国的财政危机 C.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8.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其“扶清”的含义是( ) A. 支持清政府的统治 B. 维护清朝的领土完整 C. 反对外国侵略 D. 与清政府共同抗洋 9. 《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的条款,表明清政府( ) A. 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开始与列强勾结 C. 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 D.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10.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内容,三者的共同作用是( ) A.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促进了思想解放 C. 打击了列强侵略势力 D. 维护了清朝统治 11.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 裁撤冗官冗员 C. 开办新式学堂 D. 训练新式军队 12.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核心是( ) A. 推翻封建帝制 B. 反对帝国主义 C. 平均地权 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3.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但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其根本原因是( ) A.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B. 帝国主义的干涉 C.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 封建势力的强大 14.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其直接目的是( ) A. 反对封建礼教 B. 提倡民主与科学 C. 宣传马克思主义 D. 推动文学革命 15.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这表明他( ) A.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 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C. 主张工人阶级夺权 D. 关注劳工生活状况 16. 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其中“国贼”是指( ) A.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B. 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 C.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 D. 慈禧太后、荣禄、李鸿章 17. 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展到上海,斗争主力从学生转变为工人,这一变化说明( ) A.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学生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C. 上海是中国的工业中心 D.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18.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开展的工作是( ) A. 组织工人运动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发动武装起义 D. 开展土地革命 19. 1924年,国民党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