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物态变化 重点回顾 单元练习 物态变化 初态 末态 吸、放热 熔化 固 ⑦_____ 吸热 凝固 ⑧_____ 固 ⑨_____ 汽化 液 ⑩_____ 吸热 液化 _____ 液 _____ 升华 固 _____ 吸热 凝华 _____ 固 _____ 形式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的 _____ 液体 _____和 _____同时发生 发生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 达到 _____,且持续吸热 剧烈程度 缓慢的汽化现象 剧烈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 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 ____ 气压 相同点 都是 _____现象,都需 _____ 类别 晶体 非晶体 定义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举例 冰、海波、各种金属等 玻璃、松香、石蜡等 熔化 图像 特点 AB段物质处于 _____,持续吸热,温度 _____ BC段物质处于 _____,持续吸热,温度 _____ CD段物质处于 _____,持续吸热,温度 _____ 温度T表示物质的 _____ 整个过程持续 _____热量,温度持续 _____ 凝固 图像 特点 EF段物质处于 _____,持续放热,温度 _____ FG段物质处于 _____,持续放热,温度 _____ GH段物质处于 _____,持续放热,温度 _____ 温度T表示物质的 _____ 整个过程持续 _____热量,温度不断 _____ 参考答案 ①0 ②100 ③可以 ④固态 ⑤液态 ⑥气态 ⑦液 ⑧液 ⑨放热 ⑩气 气 放热 气 气 放热 表面 内部 表面 沸点 快 汽化 吸热 降低 压缩 固态 升高 固液共存态 不变 液态 升高 熔点 吸收 升高 液态 降低 固液共存态 不变 固态 降低 凝固点 放出 降低 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 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杯中热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美丽的“雾凇”是凝固现象 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是液化现象 D.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升华现象 2.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3.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中,甲图用“水浴法”加热碘锤,乙图直接将碘锤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两种方法碘锤中都出现碘蒸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碘的熔点是113.5 ℃、沸点是184.4 ℃,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 ℃) ( ) A.观察碘的升华实验,选用甲图装置更合理 B.乙图装置中固态碘只发生升华现象 C.选用甲图的加热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 D.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蒸气都会发生液化现象 4.计算实际温度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若用它测得温水的温度为,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 A. B. C. D. 5.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是一种晶体,液态海波凝固时要放出热量 B.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D.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7.有两支用后都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它们的示数都是37.5℃,分别用来测量两位病人的体温。若两位病人实际体温分别是39℃、37℃,那么,测量后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 ) A.39℃、37.5℃ B.39℃、37℃ C.37.5℃、37.5℃ D.39℃、39℃ 8.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热水和冰块,且两个烧杯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 、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 、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 玻璃内侧、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 玻璃外侧、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9.已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