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18802

京改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答案不全)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9次 大小:159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改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课
  • cover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掌握重点字词。 2、理解作者的情感与写作目的。 3、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比喻句的的内涵。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朗读、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1、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感受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2、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3、学习本文借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理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二、第一环节: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学者、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 2、了解写作背景。 这篇小品文写作时,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3、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1)注音: 逼狭( ) 崎岖( ) 阻抑( ) (2)解词: 逼狭:狭窄。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阻挡、抑制。 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亦复如是:也是这样。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结合写作背景和课文内容说说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指导:朗读课文应该充满乐观、铿锵有力 三、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1、阐述一下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1自然段: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第2自然段: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第3自然段: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第4自然段: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第5自然段: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解读“艰难”“雄健”,说说两个词分别蕴含哪两层含义。 明确:艰难: ①自然:逼狭,崎岖,险阻。 ②国运:处境艰难。 雄健: 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 第二课时 四、第三环节:精讲点拨 1、本文用了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再找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明确:①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长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亦复如是”。 ②用旅行来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③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 ④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⑤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向前发展。 ⑥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⑦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喻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小结:这些比喻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2、题目中 “艰难”与“雄健”之间有何联系?两组词的位置可否调换? 明确:不能调换,它们有因果关系:艰难的国运造就一大批真正的骑士、革命者,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唯有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3、“艰难的国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明确:第4节开头的一句: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第5节中间的一句: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由此可见,“艰难的国运”有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