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9673

冀教版三上2.3《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案)

日期:2025-10-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542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三上,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课时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在内容要求上,本课精准对应“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这是第二学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运算技能之一。教学从情境问题出发,将计算融入解决“啄木鸟吃天牛”的实际问题中,体现了“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与运算的意义”的课标要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对齐数位、从个位算起、满十进一”的算法程序,更通过口算、直观图与竖式的对比,深刻阐释“为什么进位”及“如何进位”的算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灵活的运算能力。学生从已学的“不进位乘法”顺利迁移到“一次进位乘法”,并归纳出笔算乘法的通用法则,这一过程蕴含了丰富的类比推理与归纳推理,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初步推理能力。 教学中运用直观图(如圆圈图)表征算式“18×4”,将抽象的进位原理转化为可视化的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4个8是32,需要向十位进3”的算理,搭建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桥梁。 此外,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他们在尝试、讨论和反思中建构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同时,将数学知识与“保护益鸟”的环保主题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实现了知识学习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统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中的关键课时。它上承“不进位的乘法”,下启“连续进位的乘法”,是学生笔算乘法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梯。教材通过“大自然的卫士”这一有趣的情境,引出算式18×4,引导学生从口算方法自然过渡到笔算方法,并重点解决“个位乘积满几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一次进位的笔算算法,并理解其算理,培养其严谨细致的计算习惯。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理解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笔算基本规则,并具备了“表内乘法”和“满十进一”的加法基础。然而,这是他们第一次在乘法笔算中遇到“进位”的情况。学生可能会在计算时忘记加上进位数,或者将进位数字写在错误的位置。因此,教学应通过直观演示和清晰的步骤讲解,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主动建构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并深刻理解“为什么进位”和“如何正确处理进位”。 核心素养目标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规范地列竖式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一次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掌握笔算乘法的基本步骤。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培养爱护环境、保护益鸟的情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中“进位”的原理,并能正确处理进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孕新 (一)温故孕新,以旧引新 1.出示口算过程图示:“20×3=60,3×3=9,60+9=69”。 提问:“丽丽在口算一道乘法算式,你知道她算的是哪一道吗?” (23×3) 追问:“这是我们上节课学的知识,如果用竖式来计算23×3,该怎么写?” 回顾口算方法,并尝试列出不进位的竖式计算过程。 通过复习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新课中需要将口算的中间步骤(如4×8=32)与笔算的进位建立联系做好铺垫。 二、导入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播放或展示猫头鹰和啄木鸟的图片,介绍它们是“大自然的卫士”。 呈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