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圣索菲亚大教堂 壹 重要名词 穆罕默德、阿拉伯帝国、哈里发、奥斯曼帝国、苏丹、大化改新、镰仓幕府、德川幕府、高丽王朝 贰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本课 重点 本单元时间轴 一、阿拉伯帝国 1.1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 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632年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8世纪中期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622年 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7世纪中期起 750年阿拉伯帝国全盛时的疆界 政教合一 一、阿拉伯帝国 1.2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是建立在政教合一、商业文明、游牧文化的综合基础上,扩张势头比汉帝国、罗马帝国更加猛烈,在默罕默德以真主名义统一阿拉伯半岛后,为满足统治者的权力欲求及对商路和土地的需求,阿拉伯帝国掀起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以宗教为名的扩张运动,建立了一个继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在这一过程中,政教合一的体制产生了极大地向外冲击力。在当时等级制盛行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的平等主张还是比较进步和受到下层人民欢迎的,真主和古兰经使阿拉伯人无所畏惧,士兵作战勇敢,不怕死亡。在以宗教为名的扩张战争中,战斗热情明显强于周边的民族。 根据材料说明阿拉伯帝国兴起和建立的有利条件 ①政治基础:7世纪,默罕默德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 ②经济因素:北方土地肥沃的新月地区文明的吸引 ③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组织形式 ④军事因素:阿拉伯军队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引进先进武器,提高军队战斗力 ⑤群众基础:下层人民的支持 ⑥外部形势:周边王朝外强中干,日落西山 材 料 一、阿拉伯帝国 1.2 阿拉伯帝国的鼎盛 (1)政治: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务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四大哈里发时期 倭马亚王朝 (白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 (黑衣大食) (2)经济: ①商品经济: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②转运贸易:阿拉伯商人在东亚、西欧、非洲等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 ③城市发达: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一、阿拉伯帝国 1.2 阿拉伯帝国的鼎盛 (3)文化: ①成就:阿拉伯人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②地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代表性成就:《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中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文化价值: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95年—1453年 7—13世纪 1299年—1922年 世界历史上曾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 13世纪 14世纪中期 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 1453年 灭亡拜占庭帝国 16世纪后期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 欧 亚 非 建立过程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2.2 统治 (1)政治: ①元首: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②阶层:宗教上层和封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