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方向 支持国家 时间 航海家 主要贡献 向东 葡萄牙 1487年 迪亚士(葡)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7—1498年 达 伽马(葡) 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由此开辟的新航路成为亚欧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向西 西班牙 1492年 哥伦布(意) 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麦哲伦(葡)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程标准: 1.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的全球性流动、理解人类 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2.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指15世纪以后出现的以欧洲为主导的、跨越国家、民族、文化和社会形态界限的接触与互动。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比较这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可以看到,到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 一、探“整体化”之果———横向交换 思考1:请根据教材P39-40,画出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流的图示。 1.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黑人 白人 印第安人 混合血统 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亚非大洋洲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 马牛猪羊鸡;小麦燕麦大麦裸麦;橄榄葡萄 美洲 世界各地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一)人口迁移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2.表现 (1)美洲:有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2)大洋洲、非洲和亚洲: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二)动植物交流 1.背景:新航路开辟促进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2.表现 (1)欧洲→美洲:①家畜家禽:马、牛、猪、羊、鸡等; ②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 ③水果:橄榄、葡萄等。 (2)美洲→世界: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流向世界各地。 3、影响:积极:①丰富食物结构;增加粮食产量;②促进人口增长、美洲开发、文明交流。 ※历史纵横※ 玉米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一种重要农作物。哥伦布首航美洲时,呈献给西班牙国王和女王。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到18世纪中期,在中国逐渐推广。玉米在中国的传入和推广有何意义?(教材P40) 答案: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代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三)病原体传播 1.背景: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 2.表现: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3.影响:造成原住民的大量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利弊并存,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同时传染病大流行,也给原住民带来了灾难。 全球物种大交换 人口的迁移 动植物交换 病原体传播 伴 随 【教材思考点】 全球物种大交换(哥伦布大交换)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习聚焦】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