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1203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9次 大小:1667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人教,物理,学年,2025-2026,答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作声波。 3.声速 (1)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固体、液体、气体。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是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听到回声,人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 (3)声音通过颅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作骨传导。 重难突破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怎样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有些发声体的振动是很难观察到的。为了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可以借助轻小物体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判断声音传播的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人在岸上说话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液体能传声。大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头骨把硬棒顶在钢琴上进行创作,说明固体能传声。 【典例1】小华和小兰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1)如图甲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_____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进行实验,则乒乓球_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弹起。       丙 (3)如下页图丙所示,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____(选填“大”或“小”),进一步推理得出:_____不能传声。 解析 (1)如图甲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更加便于观察。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实验,因为月球周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乒乓球不能被弹起。 (3)如图丙所示,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可以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 (1)振动 (2)空气 不能 (3)小 真空 2.有关声速的计算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有关声速的计算问题主要是利用声速求距离,特别是应用回声的计算问题。 【典例2】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 360 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 m后,司机刚好听到回声,则汽车的速度为_____km/h。(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 m/s) 解析 声音传播的距离s=360 m+360 m-40 m=680 m, 声音传播的时间t===2 s, 汽车直线向前行驶的路程s1=40 m,所用的时间t1=t=2 s,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1===20 m/s=72 km/h。 答案 72 随堂练习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 1.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作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答案】振动 转换法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没有传声的介质,我们也能听到声音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知识点三 声速 3.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 020 m,两次响声相隔2.5 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