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小题,共 48分。 1.部编版七年级新教材的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的内容向我们展示出了“中 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部分史前文明成果。你认为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 是( ) A. 考古发现 B. 口耳相传 C. 音像资料 D. 想象推理 2.以下是某同学的笔记。通过内容可以判断他学习的远古人类是( ) 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 龙骨山 使用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3.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 1921 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约 7000— 5000 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 研究仰韶文化的对象()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4.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黄河中游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城址城壕、专用玉石兵器、 有大量随葬品的显贵大墓及专用的贵族墓地,以及散见于遗址内的非正常死亡遗骸等。这些发现可以用来 证明( ) A. 阶级分化和斗争加速国家出现 B. 城市是进入文明时期的标志 C. 中国华北地区最早出现了国家 D. 当时中国南北联系日益加强 5.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炎帝和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6.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A. 史书《史记 五帝本纪》 对了 B. 纪录片《中华文明》第一集《曙光初照》 C.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钺 D. 二里头一号宫殿主殿复原图 7.开启“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历史事件是( ) A. 禹建立夏朝 B. 启继承王位 C. 商汤灭夏 D. 武王伐纣 8.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目前中国 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较成熟汉字是( ) A. 甲骨文 B. 小篆 C. 隶书 D. 楷书 9.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如图),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 第 1 页,共 8 页 治天下的局面,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此“制度是”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科举制 10.《史记 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段史料说明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之后,整个政治格局出现的现象是( ) A. 国家统一 B. 民族交融 C. 诸侯争霸 D. 经济繁荣 11.《史记 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 浸,百姓享其利。”此记载所描绘的水利工程是(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长城 12.学习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教学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姜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深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张老师明确尊卑等级,实行“礼治”,颇有道家风范 ③物理王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道德与法治佟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学会运用时序图(时间轴)是培养“时空观念”素养的要求。如图是战国末期的时间轴,其反映的历 史现象是( ) A. 诸侯争霸 B. 百家争鸣 C. 秦统一中国 D. 秦朝建立 14.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 都肯定了秦朝( ) A.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B. 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 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 D. 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15.汉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