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西省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致千万,漏卮(盛酒的器皿)不塞,足以贫民。吸烟者众,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痼癖(长期养成的不易改掉的癖好)不除,足以弱种。英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针对这些问题,清政府的做法是( ) A. 签订条约 B. 整顿海防 C. 查禁鸦片 D. 训练军队 2.如图所示为中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双羊尊,它曾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被收藏在北京皇家园林。1860年,双羊尊惨遭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当年它“惨遭掠夺”是因为( ) A. 列强发动鸦片战争 B. 英法联军侵华罪行 C. 俄国侵略者的掠夺 D. 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3.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统治阶层加深了自己的危亡意识,一些有见识的清王朝皇室成员和重要的大臣开始奋发图强,寻求各种救亡图存的改革措施。为此,清政府( ) A. 签订《北京条约》 B. 掀起了洋务运动 C. 决定收复新疆 D. 发起新文化运动 4.有人看了某部电视剧后填词:“倭寇疯狂,北洋沉溺,输赢分晓。恨当时腐败,官荒国是,赔民泪,缘无道……”材料中“北洋沉溺,输赢分晓”指的是( ) A. 旅顺战役 B. 黄海海战 C. 威海卫战役 D. 廊坊战役 5.“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临刑时激昂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里的“贼”指的是( ) A. 帝国主义侵略者 B. 以恭亲王为代表的洋务派 C. 无实权的光绪帝 D.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6.下框所示内容直接表明( ) 1911年10月23日,长沙宣告脱离清廷;1911年10月31日,云南宣告脱离清廷;1911年11月3日,上海宣告脱离清廷;1911年11月5日,浙江宣告脱离清廷…… A.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中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 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D. 辛亥革命获得了民众的支持 7.《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8.观察如图中的中国近代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我们可以用它来探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 ) A. 物质基础 B. 组织基础 C. 国际条件 D. 阶级基础 9.如表所示是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包。据此推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资料类型 名称 图片 孙中山等人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1924年1月) 文献 《革命军将以铁甲车猛攻武昌城》(《民国日报》1926年9月) 实物 “铁军”盾牌(民国十六年一月) A.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 土地革命 10.1929年,红军第四军党的某次会议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同时强调要加强红军政治工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这次会议是( ) A. 秋收起义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11.如图所示分别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主要成分比例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共内战越发激烈 B.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巨大胜利 C. 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2.国家公祭鼎铭文写道:“卅(三十)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于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材料中的事件发生的地点在( ) A. 辽宁 B. 南京 C. 天津 D. 旅顺 13.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呼吁“本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李宗仁的抗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战役中得到体现( ) A. 台儿庄战役 B. 武汉会战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