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化学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 B.开发“计算机”AI系统 C.研究“神舟十七”号飞船轨道 D.研制“奋斗者”号钛合金材料 2.书法讲究横平竖直,化学实验操作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下列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A.横 B.平 C.竖 D.直 3.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在古代发明了很多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火药、烧制陶器、冶铁等 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人类先后开发并使用了陶瓷、塑料、铁器等材料 4.化学是一门造福人类的学科。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新材料的研发 B.物质机械运动的规律 C.药物的研制 D.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5.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部分研究领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研究 B.门捷列夫———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C.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石蕊 D.徐光宪———稀土分离技术 6.2024年8月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发射“一箭18星”升空。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可转化为液氢 D.氢气具有可燃性 7.下列行为中,没有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 A.用手直接拿取固体药品 B.把实验剩余的药品倒回原试剂瓶 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 D.实验结束时,未整理仪器就离开实验室 8.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化学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创造和研究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 B.化学生产百利而无一害 C.可以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D.可以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9.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带领他的团队研发了稀土分离技术的化学家是 A.道尔顿 B.屠呦呦 C.徐光宪 D.张青莲 10.下列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是 A.为提高实验效率,无毒试剂可直接用手拿 B.皮肤溅上碱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的硼酸溶液冲洗 C.不慎碰倒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眼里溅入试剂,立即用水冲洗,必要时送医治疗 11.2021年9月,科学家精神是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我国拥有全世界最成熟的稀土工业体系,为此作出主要贡献的科学家是 A.徐光宪 B.张青莲 C.袁隆平 D.侯德榜 二、非选择题 12.物理变化 (1)定义: 的变化。 外观特征:常表现为物质的形状或状态的改变。 (2)分析: 实验 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物质成分 变化前 变化后 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石蜡的熔化 13.以下是小明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过程,请填空: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填“上浮”或“下沉”)。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你还能得到蜡烛的物理性质有 。 (2)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 处(填序号)的火柴梗最先碳化,说明 焰温度最高。 (3)取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另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发现烧杯内壁 。结论: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 。 (4)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发现白烟 (填“能”或“不能”)燃烧。 《1.3化学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B B D C B C A 题号 11 答案 A 1.D 【详解】A. 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是天文学的研究范畴,主要涉及天体物理和宇宙学,不属于化学研究。 B. 开发“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