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1走进化学世界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在化学应用领域的技术研究及高端制造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我国研制的世界最大口径碳化硅单体反射镜 B.我国研制的已用于国防、交通等领域高端装备的制造的高强度芳纶复合材料 C.国产航空发动机使用了耐高温、高强度的合金材料 D.研究数字货币加密技术 2.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各项建设都离不开中国制造,其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 A.5G信号的传输技术 B.生产施工所用新材料 C.铸造颁奖所用的奖牌 D.场馆器械的杀菌消毒 3.下列常见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易于自燃的物质”的是 A. B. C. D. 4.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B.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变质了 C.氢氧化铜受热能分解;汽油挥发 D.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5.实验室常用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如图,关于实验用品的使用规范的是 A.试剂瓶瓶塞的放置 B.胶头滴管吸取液体 C.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D.试管内液体的体积 6.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固体碘受热升华 B.牛奶隔夜放置后变质,夏天车胎爆胎 C.蜡烛受热熔化,食盐放入水中形成盐水 D.汽油燃烧,生米煮成熟饭 7.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物理性质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一定不同 8.向量筒内注入水俯视读数为30 mL,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13 mL,则倒出的水的体积为 A.小于17 mL B.大于17 mL C.等于17 mL D.无法确定 9.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锌粒 B.读取稀盐酸体积 C.加热铜片 D.点燃酒精灯 10.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入石灰石 B.取用稀盐酸 C.连接仪器 D.点燃酒精灯 11.实验室中的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2.为什么要提起灯帽再盖好? 13.倾倒液体时,瓶塞要 ;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量取液体:读取示数时量筒须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 液面的最低处保持 。吸取和滴加液体时可用 。未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1-2mL)取用。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要保持胶头滴管 在管口上方,不可 试管内,也不可横放或倒持。 14.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某些性质也会随着变化,因此,描述物质性质时往往要注明 ;物质的用途是由它们的 决定的。 15.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实验一】取一支白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实验二】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1)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实验三】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将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2)上述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可以得出蜡烛的两个物理性质 、 。 (3)试描述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该变化体现出蜡烛具有 性。 16.同学们过生日都点蜡烛,蜡烛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