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开展低碳行动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关于两种循环的分析错误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中的“碳”“氧”分别指的碳元素与氧元素 B.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与氧循环 C.碳循环的破坏会影响到氧循环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碳原子总数减少、氧原子总数增加 2.下列不属于活性炭的用途的是 A.防毒面具 B.吸附装修产生的有毒气体 C.制冷剂 D.饮用水的深度净化处理 3.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A. B. C. D. 4.“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B.废旧电池深埋在土壤里 C.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流 D.工厂废气排放到高空中 5.为实现低碳目标,下列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 A.节约用水、用电、用气 B.建设低碳建筑,满足绿色建筑等级要求 C.加强火力发电,满足社会能源需求 D.若有可能,出行时尽量使用自行车 6.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环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等 B.地球上总水储量很高,但淡水很少,为解决此问题,海水淡化现已被广泛应用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雹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D.燃气灶上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把灶具进风口调大,使燃料充分燃烧 7.如图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用学科观点分析“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8.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甲为一种黑色固体,乙、丙均为气体,且乙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人体中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可使温室效应增强 B.①②④三个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丁可以是铜单质 9.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两类元素 B.石墨、木炭等碳单质均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C.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决定了碳在常温时化学性质稳定 1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装置 A 探究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B 探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C 利用自制简易净水器获得蒸馏水 D 探究燃烧的条件 A.A B.B C.C D.D 11.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守恒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对比,发现质量增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微粒观: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一氧化碳分子 C.转化观: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12.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 B.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C.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 D.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二、非选择题 13. 上述两个反应的共同特点: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被夺去变成 ,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 被夺去的反应,叫作还原反应。 14.一氧化碳是无色、无气味、 水的气体。 15.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用该方法制取O2可从图1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