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3521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随堂练习 (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2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11286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七,九年级,化学,人教,解析,练习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在空气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 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氧气 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我们看到“农家乐”灶头炉膛中柴禾架空时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散热更快 B.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C.使着火点降低 D.柴禾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 3.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火灾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森林火灾,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灭火 C.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D.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出气体 4.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石油 C.天然气 D.煤 5.下列生活生产中常见的图标,表示“禁止堆放易燃物”的是 A. B. C. D. 6.如图所示向装置甲中通入空气,将甲中的热水压入乙中,直至甲中白磷露出水面,甲、乙中的白磷均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空气接触 B.乙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C.两处的白磷可以回收重复使用 D.该实验说明灭火只需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 7.古代取火方法有“木燧”(钻木取火)、“金燧”(用铜制凹面镜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三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方法都是使可燃物升温达到着火点 B.“木燧”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产生热量 C.“金燧”时易燃物要放到凹面镜的焦点上 D.“石燧”时固体撞击产生的火星提供了可燃物 8.利用铜丝进行碳与氧化铜反应的探究,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一中加热后铜丝质量变大,说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步骤二实验中观察到红色固体逐渐变黑 C.步骤二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关闭弹簧夹 D.步骤二实验结束后,立即取出铜丝,铜丝质量可能会大于6.4g 二、非选择题 9.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 ,二是 。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不仅 ,而且 。 10.用燃烧条件回答:赤壁之战中曹军的木船是 ;“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烧得更旺。 11.实验: (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生坩埚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 。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取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别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现象: 。 (3)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讨论交流:如果将该实验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总结: 。 12.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将一根小木条和一根粉笔分别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可看到小木条燃烧,而粉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有 。 实验2: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 ,产生大量白烟;红磷 ,水下的白磷 ,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 。 【实验分析】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没有 ,热水中的白磷未与 接触,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 且与 接触。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图: (1) 。 (2) 。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 。 13.氢气是一种清洁、高能燃料。用图1、图2装置开展H2制取、性质的实验。 【查阅资料】H2还原CuO的一些实验中,可得到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Cu2O是红色固体。 (1)如图1,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的原因是 ;当观察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