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2节 地球的转动 第1课时 教案 课 题 第四章 第2节 地球的转动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模拟实验,理解昼夜交替和天体东升西落等自然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通过观察生活现象及图片,知道经度不同的两地之间存在时差,认识北京时间的由来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时差计算。2. 科学思维:通过模拟实验、对比分析、推理论证等方法,形成地球转动的空间思维,从而理解相关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3. 探究实践:能仔细观察自然现象,并从中提出探究问题,利用模拟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并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4. 态度责任:了解地球上许多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感受昼夜交替对人类生活的有利影响,形成规律作息、保护地球的意识;通过小组探究活动,提升团结协作、尊重他人、认真倾听的品质。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昼夜交替和天体东升西落等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知道经度不同的两地之间存在时差,认识北京时间的由来。 教学难点 借助模型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并能准确描述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式 讲授式、研讨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演示PPT3】【情境引入】展示《地球的自转》。【演示PPT4-6】【活动】分组演示地球自转准备好演示工具地球仪。在学生演示过程中及时指出学生的问题。板书:地球自转特征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24小时,即一天)。【演示PPT7】【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观察地球上各地的昼夜情况。在地球仪上标注自己所在的位置,将地球仪转一圈,记录自己的位置:什么时候是被照亮的,照亮代表白天;什么时候是暗的,暗代表黑夜。【演示PPT8-10】【总结】昼夜交替的特点。【提出问题】昼夜交替现象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呢?【演示PPT11-13】【思考讨论】问题1:A、B、C、D为地球赤道上的四个位置,此刻,D位置与B位置的时间分别为几点?A位置与C位置的昼夜情况如何变化?问题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呢?【演示PPT14-19】【活动】在同一时刻,林林和正在国外出差的妈妈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讲解分析】时区的划分。【展示图片】新疆、上海两地小学作息时间表。【提出问题】同一时刻,为什么上海和新疆的作息不一致呢?【思考讨论】在杭州(东八区)举办的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于2023年9月23日20:00举行,在英国伦敦(中时区)如果想观看开幕式的电视实况转播,应选择什么时间?板书地方时、时差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覆盖15°的经度范围,向东跨过一个时区,时间加1小时,向西跨过一个时区时间减1小时。【演示PPT20】【拓展延伸】国际日界线【演示PPT21】随堂练习通过练习,加强对参照物的判断能力。【演示PPT22】课堂小结【演示PPT23】布置作业 观看视频并思考听讲、记录演示地球自转归纳总结地球自转的中心、自转的方向、自转的周期分组动手演示思考为什么地球上有昼夜现象自己所在位置昼夜情况的变化思考并回答思考并回答思考为什么地球上有时间差异讨论并回答听讲,记录 1.通过视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生通过演示与思考,自己总结地球自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演示与思考自己分析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通过生活中的案例,感悟地球的自转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分析时间差异现象的成因,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