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2节 地球的转动 第2课时教案 课 题 第四章 第2节 地球的转动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地球公转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图片分析和模拟实验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有关;通过测量正午时物体的影长以及模拟实验,理解太阳高度同地面获得热量之间的关系。2. 科学思维:通过探索活动、归纳分析等方法,理解地球公转引起的相关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推理能力,初步实现从平面思维到空间思维的转变。3. 探究实践:结合生活事例,提出科学问题,经历现象观测、数据分析、模拟实验等过程,探究四季变化和太阳高度变化与地球转动的关系。4. 态度责任:通过学习地球的公转以及太阳高度变化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增进对宇宙的认识和敬畏,树立社会责任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质疑精神。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四季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教学难点 分别探究一天中和一年中的太阳运行轨迹。 教学方式 讲授式、研讨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演示PPT3】【情境引入】有温度的春节【演示PPT4】演示讲解:1. 当太阳光入射角度不同时,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也不同。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光热最多。【演示PPT5-6】【演示动画】【提出问题】当太阳光线照射地球时,地球表面A、B、C三点获得的太阳光热一样多吗?【演示PPT7-9】【播放视频】播放地球的公转演示视频【提出问题】观察地球的公转演示视频,说一说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轨道形状以及地轴空间指向的特点板书:地球的公转特征1.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2.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3. 轨道是近似圆形。4.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5. 地轴:始终倾斜,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演示PPT10】【活动】分组演示地球公转【演示PPT11-12】【演示动画】【提出问题】观察动画,当地球在公转轨道运行到A、B、C、D四点时,太阳直射点有没有变化,如何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呢 【演示PPT13-15】【活动】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要求学生依据演示动画绘制示意图,可以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绘制,在学生绘制过程中注意发现和总结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绘制完成后可以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绘制的地球公转示意图。板书: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演示PPT16】【提出问题】场上旗杆的杆影一天中有明显的长短变化,一年四季中正午杆影也有明显的长短变化。引起杆影一天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引起杆影季节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演示PPT17-24】探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与原因【引导开展活动】课前测量、课堂呈现:学校旗杆夏季某一天与冬季某一天的两张杆影长短记录图。提出问题:一天中和一年中杆影长短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设计活动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1)利用描有不同时刻杆影的记录纸、铁钉、透明胶带、透明半球盖、手电筒,模拟冬至日一天中的太阳运行轨迹,确定其变化的规律。参考教材“探索活动”步骤1~6。(2)更换不同节气的杆影记录纸,进一步模拟一年中不同节气太阳运行轨迹。参考教材“探索活动”步骤7。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太阳高度角的定义,得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与原因,并总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与杆影变化的关系。【演示PPT25】【拓展延伸】地球仪上为什么有的纬线叫回归线,有的纬线叫极圈。【演示PPT26】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