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5663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案 2025-2026学年 《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版)

日期:2025-10-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42812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2026,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学年,教案,17课
  • cover
7.14《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 在认知法西斯主义概念、国际格局概念、雅尔塔体系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史料论述二战前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分析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2. 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 通过教材、史料、地图,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特征,绘制“二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时间轴。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德国、日本法西斯的影响,认识英法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认同世界和平的来之不易。感受在二战后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大国的理性与强权,树立和平发展的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担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及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教学难点: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闻导入 多国举行活动纪念二战胜利75周年 避免悲剧重演 捍卫多边主义 2020-05-10 来源:新华社 当地时间9日,俄罗斯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活动。1945年5月8日当地时间午夜,法西斯德国在柏林郊区的卡尔斯霍斯特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此时,地处柏林以东的苏联已是5月9日凌晨。苏联将5月9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日”。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沿袭了这一传统。现在,“卫国战争胜利日”是俄罗斯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而法国、英国、波兰等欧洲国家,则于8日举行活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5周年,悼念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和罹难民众。出席活动的各国领导人强调在新冠疫情阴霾笼罩下,世界应该团结一致,警惕新形式的民族主义,避免悲剧重演。 20世界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安排了战后世界,对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列宁和法国元帅福熙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靠《凡尔赛和约》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法国元帅福煦 (设计意图) 通过新闻把学生快速带入到20世纪的时空中,通过列宁和法国元帅福煦对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时间轴方式简要概述一战后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时空观,更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时间安排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导入。 教师还可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法西斯主义 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指出德、意、日法西斯主义是如何形成的?有何主要特征? (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意、德、日法西斯主义形成的概况表格 (2)展示法西斯标志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法西斯主义的具体概念及特征。 “法西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Fasces”,原意是中间插着一把战斧的一束棍棒,古罗马执政官出巡时,其扈从每人肩负一束,寓意人民必须服从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威,否则立即绳以斧钺,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 《大英百科全书》对法西斯主义的定义:“个人的地位被压制于集体———例如某个国家、民族、种族、或社会阶级之下的社会组织。”二战后,法西斯主义一词成为贬义词,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通过提供两段材料进一步了解法西斯主义的特征: 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