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共筑生命家园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 通过感受我国生态环境的变迁和绿色发展的成就,增强对“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认同,理解并拥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道德修养: 培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道德,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责任意识: 认识到建设生命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树立主人翁意识,愿意为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付出实际行动。 4.法治观念: 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知道保护环境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树立用法律武器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为什么)。 掌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做法(怎样做)。 教学难点: 如何将“绿色发展”的宏观理念转化为学生可理解、可践行的具体行动,并真正触动其内心,实现知行合一。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原因和成就? 4、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5、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6、为建设美丽中国,中学生应该如何做? 学习目标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天星桥(节选) 梁衡 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有机的结合。你看石临水巧妆,极尽其态,因水而灵;水绕石弄影,曲尽其媚,因水而秀;而这树呢,抱坚石而濯清流,展青枝而吐绿云,幻化出一团浓烈的生命。这种生命的力量和美感充盈在这条不大的山谷之中,令你流连忘返,回肠荡气。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运用你的经验 下面是一位同学摘录的诗文,让我们大声朗读并感受它们的意境。 阅读下列诗文,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 Part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合材料,请你分析人类与自然界有着怎样的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塞罕坝从“荒漠”到“林海”的巨变,告诉我们人类可以为自然做些什么? ③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草原退化 过度开采地下水 造成地面塌陷 过度放牧 生态兴则文明行,生态衰则文明衰。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课堂笔记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 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 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探究二 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一个牧场,牧民有两种做法,一是适当的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尽量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是尽可能多的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 思考:假如你是牧民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思考:对比图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该如何做? 探究与分享P83 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