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绣、绵”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涨”,会写“岭、桦”等11个字,会写“东北、连绵”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了解我国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了解我国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关于我国美丽风景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导语: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是不是很美丽 我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将走进我国美丽的森林———小兴安岭,去领略它的风采。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小兴安岭在我国黑龙江省的北部,那里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 3.作者简介。 冯志亮,生于1925年,我国著名作家,著有《乌兰巴托的夜》《山中海路》等作品。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绣花 白桦 榆树 槐树 抽出 嫩绿 汇成 严严实实 挡住 浸没 欣赏 淘气 灵巧 横七竖八 严冬 威胁 松脂 栗色 夏末 秋末 (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生字的,重点指导学生识记”桦、绣”两个字。 ①形近字区别组词:“桦”与“化”,“绣”与“锈”。 ②说文解字识记“桦”字。 桦,木名。从木,华声。本义:桦木,落叶乔木,高大挺拔,木质较软,可做器具。 ③形声字识记”绣”字。 绣,缀也。从纟,秀声。本义:刺绣,用彩线在布上刺出花纹或图案。 3 .理解词语。 (1)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示例 : ①"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的“抽出”一词写出了树木在春天快速生长的样子。 ②"夏天,白桦林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中的“绿色海洋”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小兴安岭树木茂盛的景象。 ③“秋天,白桦、枫树的叶子变黄了,落叶在林间飘落。”中的“飘落”一词写出了落叶轻盈的特点。 ④“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中的“飞舞”一词生动地写出了雪花漫天飘舞的样子。 (2)教师出示含有上述词语的句子,指名朗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物产丰富,是我国美丽的森林。 2.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这一段概括地介绍了小兴安岭树多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小兴安岭树多的特点体现在“数不清”成千上万”一大片”等词语上,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兴安岭树木之多。 3.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 预设:第2自然段描写了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第3自然段描写了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第4自然段描写了小兴安岭秋天的景色;第5自然段描写了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色。 (2)教师引导学生默读第2~5自然段,圈画出各段的中心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①第2自然段。 a.学生找出中心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这一段的中心句是“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特点。 b.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预设: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生机勃勃,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绿的叶子,十分美丽。 ②第3自然段。 a.学生找出中心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我认为这一段的中心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