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蝎子山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每年十月下旬,从空中俯瞰,蝎子山以山脊为界,形成南红北绿这种红与绿平分秋色的独特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蝎子山出现“半山苍翠半山红”的独特景观,主要原因是 A.植被差异 B.土壤差异 C.温度差异 D.水源差异 2.南坡叶子秋季变红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3.蝎子山红叶景观的观赏期较同纬度山区(如泰山山麓)略短,主要影响因素是 A.城市热岛效应 B.地形起伏差异 C.植被覆盖率 D.土壤肥力水平 外流人口的相对城乡比是指区域外流人口中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比值。东北地区是我国人口外流较为严重的地区,且外流人口中,老年人比例较高。下图示意2000~2020年东北地区与河南、安徽外流人口的相对城乡比。据此完成4—6题。 4.从2000~2020年东北地区、河南、安徽三地外流人口相对城乡比的变化趋势来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农村人口外流规模始终大于城市人口外流规模 B.河南外流人口相对城乡比的变化幅度小于安徽 C.三地外流人口相对城乡比的变化均呈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 D.安徽外流人口相对城乡比下降速度在后期明显加快 5.东北地区在2000~2020年外流人口相对城乡比的变化,可能反映出该地区 A.城市化进程停滞 B.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 C.城市对农村人口吸引力下降 D.城乡人口流动趋于均衡 6.与其他省份的外流人口相比,东北地区的外流人口更注重流入地的 A.工资水平 B.就业机会 C.医疗条件 D.生活成本 北京时间2025年7月20日20时,某同学在贵州省甲地观看星空(如图),发现某一恒星刚好位于天顶③位置,并连续10天晚上对该恒星进行观测。据此完成7—9题。 7.该同学第二天晚上同一时刻观测该恒星,其位置最可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8.该同学在第一天观测该恒星时,全球处于20日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 A.1/4 B.1/2 C.3/4 D.1 9.观测该恒星第十天与第一天相比,甲地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B.日出方位由东向东南偏移 C.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变小 D.日出、日落时间逐渐推迟 云南中部的哀牢山呈西北—东南走向,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受季风影响,该山迎风坡按湿绝热梯度0.6℃/100m爬升降温(指的是相对湿度达到饱和状态下的湿空气,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平均下降约0.6℃),在背风坡按干绝热梯度1.0℃/100m下沉增温。山陡林密,沟壑纵横,深谷中起雾时能见度只有10米远,连无人机都很难飞行,容易迷路。下图为哀牢山位置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引起哀牢山迎风坡和背风坡气温变化差异的季风最可能是 A.东南季风 B.西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南季风 11.甲山顶约3100米,若仅考虑季风和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其西南坡1200米处和东北坡1000米处的温差约 A.7.2℃ B.9.6℃ C.11.4℃ D.21℃ 12.深谷中易起雾的主要原因是 A.水汽足且不易消散 B.二氧化碳浓度大 、 C.海拔高使气温较低 D.谷风时降温明显 荥阳盆地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地处中国中部黄土丘陵向黄淮海平原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含低山、浅山丘陵、黄土台地、河谷台地及冲积平原,境内有汜水河、贾鲁河等河流。下图为荥阳盆地安庄(AZ)剖面和张五砦(ZWZ-1)剖面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安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