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8026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周测卷第1周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含解析)

日期:2025-11-20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11937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教版,学的,解析,思路,研究,发展
    第01周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5分。 1.打破无机物和有机物界限的化学家是(  )。 A.维勒 B.李比希 C.科里 D.范特霍夫 【答案】A 【解析】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物合成出了尿素,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界限。所以本题答案选A 。 2.下列关于有机化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贝采利乌斯提出了测定有机物定量分析的方法 B.舍勒提出了基团理论 C.李比希提出了有机化学概念 D.维勒最早用人工方法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答案】D 【解析】贝采利乌斯最早提出有机化学概念,李比希最早提出了测定有机物元素组成的方法,A、C错误;基团理论不是舍勒提出的,B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在制备氰酸铵时得到了尿素,最早用人工方法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D正确。 3. 要确定某有机物的分子式,通常需要下列哪些分析方法( )。 ①元素分析法 ②质谱法 ③核磁共振氢谱法 ④红外光谱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元素分析法可用于确定有机物中的元素组成,①符合题意;质谱法可以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②符合题意;核磁共振氢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用于确定有机物的结构以及特殊的化学键结构,③④不符合题意。因此用于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是①②,A正确。 4. 研究有机混合物一般要采取的几个步骤是( )。 A. 分离、提纯→确定分子式→确定最简式→确定结构式 B. 分离、提纯→确定最简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 C. 分离、提纯→确定结构式→确定最简式→确定分子式 D. 确定分子式→确定最简式→确定结构式→分离、提纯 【答案】B 【解析】有机混合物首先需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纯净物;然后对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鉴定和研究:一般先利用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最简式);再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从而确定分子式;因为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所以最后利用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故对其研究的步骤是分离提纯→确定最简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B正确。 5. 现代化学测定有机物组成及结构的分析方法较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分析仪不仅可以测出试样常见的组成元素及含量,还可以测定其分子的空间结构 B. 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2∶2∶3 C. 质谱仪是通过分析最小的碎片离子测出分子的相对质量 D.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均可以区分乙醇和甲醚 【答案】D 【解析】元素分析仪可对物质中的元素及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但无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A错误; 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5组峰,峰面积之比为2∶4∶4∶1∶3,B错误;质谱仪是通过分析最大的碎片离子测出分子的相对质量,C错误;红外光谱可确定物质中的基团,乙醇和甲醚的基团不同,且含有的氢原子种类不同,则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均可以区分乙醇和甲醚,D正确。 6.关于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其结论或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常温溶解 苯甲酸几乎不溶 苯甲酸常温下难溶于水 B 加热溶解 苯甲酸完全溶解 升高温度,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C 趁热过滤 过滤时伴有晶体析出 此晶体为杂质 D 冷却结晶,滤出晶体 针状晶体 针状晶体为苯甲酸 【答案】C 【解析】常温下,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常温溶解时,苯甲酸几乎不溶解,A正确;由加热条件下苯甲酸完全溶解,可知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正确;过滤时,漏斗的温度较低,所以与漏斗接触的溶液的温度降低析出苯甲酸,即过滤时析出的晶体为苯甲酸,C错误;冷却苯甲酸的浓溶液,会析出苯甲酸晶体,所以冷却结晶时,溶液中析出的针状晶体是苯甲酸,D正确。 7.下列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