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8134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课时练习专题1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1.1-1.2.1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含解析)

日期:2025-11-23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5797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有机化,学的,发展,苏教版,1.1-1.2.1,解析
    1.1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1.2.1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1.下列关于有机化学发展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合成尿素,使人们摒弃“生命力论”思想 B.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发现尿素,使有机化学迅速发展 C.1965年中国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D.人们对有机物的认识和利用是在有机化学形成之后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易溶于酒精、汽油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有机化合物只能从有机体中提取,不能利用矿物质来合成有机化合物 C.有机化合物与无机物的性质完全不同 D.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大多数有机反应比较慢,副反应比较多 3.有机化合物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食品中常用的调味剂———醋酸 B.水果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维生素C C.抗击疫情期间,用来杀菌消毒的乙醇 D.第二十四届冬奥会中,国产雪车使用的高性能碳纤维材料 5.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苯甲酸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6.关于粗苯甲酸(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泥沙)的分离提纯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B.将热饱和溶液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除去泥沙,并减少苯甲酸的损失 C.将滤液冷却结晶后再过滤,可以除去氯化钠 D.如需进一步提纯产品,可以再次配成热饱和溶液,趁热过滤并降温结晶 7.以下关于萃取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把混合液体转移至分液漏斗,塞上玻璃塞,按如图所示用力振荡 B.振荡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荡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分液时,需先将上口的玻璃塞打开,再打开活塞 8.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用图③所示装置可以分离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B.用图②所示装置可以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 C.用图①所示装置可以趁热过滤提纯苯甲酸 D.用图④所示装置可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9.咖啡因是弱碱性化合物,易溶于氯仿、乙醇、丙酮及热苯等,微溶于水、石油醚。含有结晶水的咖啡因是无色针状晶体,味苦,在100 ℃ 时失去结晶水并开始升华,120 ℃时升华相当显著,178 ℃时升华很快。它的结构式为,实验室可通过下列简单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在步骤1加入酒精进行浸泡,过滤得到提取液,步骤2、步骤3、步骤4所进行的操作或方法分别是(  ) A.加热、结晶(或蒸发)、升华 B.过滤、洗涤、干燥 C.萃取、分液、升华 D.加热、蒸馏、蒸馏 10.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不纯物 除杂试剂 分离 方法 A CH4(C2H4) 酸性KMnO4溶液 洗气 B 溴苯(Br2) NaOH溶液 分液 C C2H5OH(H2O) 新制生石灰 重结晶 D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Na2CO3溶液 蒸馏 11.实验室按以下方案从某海洋动物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样品制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浸取率 B.步骤(1)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C.步骤(3)主要过程有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D.步骤(4)需要用到球形冷凝管 12.已知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可溶于乙醇、乙醚等,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 ℃,热稳定性差,乙醚的沸点约为35 ℃。如图是从黄花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工艺流程,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