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8634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突破练23 探究古代诗歌诗论评析(含解析)

日期:2025-10-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2986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通用,探究,解析,评析,诗论,古代诗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突破练23 探究古代诗歌诗论评析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朝退书怀 韩 偓[注] 鹤帔星冠羽客装,寝楼西畔坐书堂。 山禽养久知人唤,窗竹芟多漏月光。 粉壁不题新拙恶,小屏唯录古篇章。 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 [注]韩偓(842—923),晚唐诗人。协助宰相崔胤平定宦官刘季述叛乱后,得到唐昭宗的器重,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典掌机要,本诗大概作于此时。晚唐时期,藩镇割据,皇权衰败,社会动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诗人已脱了朝服,披鹤帔戴星冠,于寝楼西侧的书堂静坐,与诗题中的“朝———相呼应。 B.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鸟儿养在书房已久,似乎能听懂人的呼唤,与主人一呼一鸣,相互应和。 C.第四句从视觉角度写窗外翠竹茂密,芟除一番才漏出缝隙,洒下月光,营造清幽恬静的意境。 D.颈联写诗人厌恶自己的拙作,无意在粉壁上题写自己的新诗,而是抄录古代圣贤的文章。 (2)学者霍松林认为韩偓的诗歌是“晚唐之正音”,请结合诗歌尾联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声声慢·为高菊墅①赋 张 炎② 寒花清事,老圃闲人,相看秋色霏霏。带叶分根,空翠半湿荷衣。沅湘旧愁未减,有黄金、难铸相思。但醉里,把苔笺重谱,不许春知。  聊慰幽怀古意,且频簪短帽,休怨斜晖。采摘无多,一笑竟日忘归。从教护香径小,似东山③、还似东篱。待去隐,怕如今、不是晋时。 [注]①高菊墅:南宋初诗人,布衣终身。②张炎:宋末元初诗人。南宋覆灭后,家道中落,曾北游谋官,失意南归。③东山: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后来重步仕途。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将人名隐于句中,“寒花”“老圃”即“菊”和“墅”,耐人寻味。 B.“清事”“闲人”“荷衣”既点明高菊墅的身份,也表明了自己的处境。 C.“沅湘旧愁”指对高菊墅的思念之愁,即使有黄金刻铸,也难慰相思。 D.菊生秋日,故言“不许春知”,此句也暗指醉中幽怀,不愿世人知晓。 (2)后人评价此词下片“似旷达而实痛楚”,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东溪别业寄吉州段郎中① 方 干 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 尽日人不到,一尊谁与同。 凉随莲叶雨,暑避柳条风。 岂分②长岑寂,明时有至公。 [注]①方干出身低微,屡考不中,曾花大量时间奔走于请人关心和帮助之途。本诗就是他于大中年间干谒段成式(时任郎中一职)时所作。②分:料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岭苍翠夺目,映入窗中,这美丽的景象反衬出了诗人伤感悲戚的心情。 B.“在窗中”照应题目中的“东溪别业”,表明了诗人写诗和观景的地点。 C.随着敲打莲叶的雨的到来、舞动柳条的风的吹拂,暑气消退,凉意盎然。 D.尾联上句暗示诗人在科举上久不得志,下句“至公”是对段郎中的赞颂。 (2)前人评此诗“欲人提携之意,颔联即已寓之”。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过樊川旧居(时在华州驾前奉使入蜀作) 韦 庄 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 应刘①去后苔生阁,嵇阮②归来雪满头。 能说乱离惟有燕,解偷闲暇不如鸥。 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 [注]①应刘:汉末建安文人应玚、刘桢的并称。两人均为曹丕、曹植所礼遇。后亦用以泛称宾客才人。②嵇阮:西晋嵇康、阮籍的并称。两人均属“竹林七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兼具叙事和写景,交代了诗人奉使入蜀途经樊川重游故地之事,并用白描的手法写眼前所见之景。 B.颔联以魏晋文人应刘、嵇阮四人自比,用借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