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8638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突破练25 词语积累与运用(含答案)

日期:2025-10-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2994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通用,词语,答案,运用,积累,突破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语言文字运用 突破练25 词语积累与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湘大的四周没有高山,一眼望去的是些低矮而平缓的丘陵,这里的人家,不像喜欢抱团聚居的瑶村,而是三三两两,散开在各个山洼中,很多还是独门独户,房子基本都掩映在青林间,跟人捉迷藏似的。有时你在林子里转来转去,到了人家的屋前还不知道。突然间爆出的一声犬吠,就会吓得你一跳。心魂甫定,你一边后退,一边与狗对吼,狗愈发来劲了,咆哮着追出来,几乎被咬到。主人这时会恰到好处地出来,喝住黄狗,然后笑着跟你打招呼。 站在稍高的地方放眼望去,是重重叠叠的苍翠,黛碧上的那一抹新绿,则像国画大师,醉酒后随意洒上去的笔墨。山坳里袅袅升起的炊烟,像几根新发芽的昂藤,不过得以青翠的山色为背景,一旦高出山脊,就淡了,虚了,散了,飘渺了,与云天一色,再也看不见了。 山洼的荒塘里,白水的中央,则娇娇俏俏地擎几枝新荷,像是舞台上一群少女,在音乐响起之前摆出的一种造型。动心之处,似乎比柔柔弱弱的花更胜二三分。最奇的是,每口池塘的水面都俏立着这么一群精灵,难怪湘潭被人称作莲城。 ★1.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即“重重叠叠”“娇娇俏俏”“柔柔弱弱”,说说它们和“重叠”“娇俏”“柔弱”相比,在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5分) ★2.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几乎”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20分) 初读《史记》的人,不难发现,它的记述往往自相矛盾,不但篇与篇之间会有这种问题,就是一篇之内也能摆好几种说法,让人觉得莫衷一是。但熟悉《史记》体例的人,他们都知道,这是作者“兼存异说”,故意如此。①它讲哪个国家就围绕哪个国家的史料为主,②尽量让“角色”按“杰色”讲话。③这非但不是《史记》的粗疏,④而且是它的谨慎。如果吹毛求疵,给《史记》挑错,当然会有大丰收,但找错误的前提,首先是理解。 《史记》伟大,它的作者更伟大。我们“读其书而想见其为人”,一定要读他的《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很重要, A ,你才能了解他的学术背景和创作过程,知道他有家学渊源、名师传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老道,所以文笔也老道。但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他还有一封《报任安书》。如果我们说《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的“学术史”,那么《报任安书》就是他的“心灵史”。这是一篇“欲死不能”之人同“行将就死”之人的心灵对话,每句话都掏心窝子,里面浸透着生之热恋和死之痛苦。 司马迁为(    )的李将军(李陵)打抱不平,惨遭宫刑,在我看来,正是属于鲁迅所说敢于“抚哭叛徒”的“脊梁”。他和李将军素无杯酒交欢,竟能置性命于不顾,仗义执言,已是诸、刿之勇不能当。而更难的是,他还能在这场“飞来横祸”之后,从命运的泥潭中撑拄自拔,发愤著书。读《报任安书》,我有一点感想:历史并不仅仅是一种由死人积累的知识, B 。这种人生体验和超越生命的渴望,乃是贯穿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历史的共同精神。史家在此类“超越”中尤为重要。他之所以能把自身之外“盈虚有数”的众多生命汇为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首先就在于,他是把自己的生命也投射其中。我想, C ,《史记》之为《史记》,人有侠气,书有侠气,实与这种人生经历有关。一帆风顺,缺乏人生体验,要当历史学家,可以;但要当大历史学家,难。我以为,“大历史”的意义就在通古今,齐生死。 ★3.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坐山观虎斗     B.阳沟里翻船 C.墙倒众人推 D.吃了豹子胆 ★4.下列句子中的“就是”与文中加点的“就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懂就是不懂,千万不能装懂。 B.就是小事,也应该认真地对待! C.这个人不错,就是不太爱讲话。 D.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