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以下是小明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 A.洗澡时淋浴的水温为70 ℃ B.我国部分地区冬天的最低气温可达-20 ℃ C.成年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8 ℃ D.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35 ℃ 2.实验室的某温度计玻璃泡里装有水银,水银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凝固点为-3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使用前需要甩一甩 B.该温度计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C.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达到-52.3 ℃,此时可以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气温 D.使用此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待示数稳定后可以从水中取出再读数 3.如图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表演“打铁花”。表演者击打高温液态铁,液态铁在四散飞溅的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最后变成固态铁。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熔化 D.凝固 4.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B.甲在第7 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第4 min到第8 min内,甲没有吸热,乙继续吸热 D.甲的熔点是48 ℃,乙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5.植物也遵循“适者生存”的规律。如图所示,这是人们为了改善沙漠环境而在沙漠中种植的仙人掌,仙人掌能生存于沙漠中的主要原因是 ( ) A.体表面积较大,能减慢水分的蒸发 B.叶子呈细刺状,能减慢水分的蒸发 C.体表面积较大,能加快水分的蒸发 D.表面有层蜡质,能加快水分的蒸发 6.蒸馏法在酿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在蒸馏的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升华需要吸热 B.在烧瓶内,仅酒精沸腾,瓶中的水不会发生汽化 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气遇冷液化,需要放热 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图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图丙“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图丁“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8.如图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碘的熔点约为114 ℃。打开电吹风热风挡对玻璃泡加热,温度约为60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泡内又出现碘颗粒。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热时,碘颗粒熔化 B.冷却时,碘蒸气凝固 C.加热时,碘颗粒升华 D.冷却时,碘蒸气液化 9.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达到90 ℃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沸腾时温度一定会达到100 ℃ B.由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两人用的水的质量不同 C.停止加热,烧杯中的水还会沸腾一会,说明液体沸腾时不需要吸热 D.图丙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10.如图所示是水循环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B.过程②中有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了小水滴 C.过程②中有的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了小冰晶 D.过程③中有的小冰晶放热后会熔化成小水滴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1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可达-88.3 ℃,依据表中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12.1个标准大气压下,M物质的熔化图像如图甲所示,则M物质的熔点是_____℃。加热到第15 min时,M物质处于_____(选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