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生活中的水溶液》第一课时教案 一、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 1.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分散质粒径不同,决定其外观、稳定性与用途。 技术与工程:干洗技术利用非水溶剂溶解油渍,体现“溶剂选择”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跨学科概念 系统与模型(把“液体混合物”抽象为“分散系模型”) 量值与尺度(nm→μm→mm 的粒径跨越) 稳定与变化(静置、过滤、离心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维度 目标内容 科学观念 说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定义、粒径范围及生活实例;能区分溶质与溶剂。 科学思维 能用“粒径-外观-稳定性”三维标准对未知液体分类;会用比例尺估算分散质大小。 探究实践 完成“六管分类”实验,记录现象并得出科学分类;用“生活液体”卡片进行快速抢答分类。 态度责任 认识错误使用溶剂(如香蕉水擦皮肤)的危害;愿意在社区科普“健康溶剂选择与环保干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科学分类标准及生活应用。 难点:粒径与稳定性关系的抽象理解;干洗原理的微观解释。 四、教学准备 教师: 六支试管(1~6)+试管架、碘(少量)、蔗糖、淀粉、泥土、植物油、润滑油、酒精(5 mL)、蒸馏水(25 mL)、标签纸、透明尺、激光笔(丁达尔效应演示)、过滤装置 生活液体卡片:牛奶、豆浆、可乐、酱油、醋、油漆、四氯乙烯、丙酮、香蕉水 视频:干洗过程 学生:任务单、记录笔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播放“白衣服溅油”图片→提问:“为什么水洗不净,干洗能净?” 学生自由回答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液体图片展示并回顾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设计意图:真实问题驱动 2 预测与分类 发放“六管卡片”:学生按“透明/分层/浑浊”预分类贴黑板 设计意图:暴露前概念 3 六管实验 ①回顾加液体和固体的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加液→振荡→静置 ②学生记录:是否透明、是否分层、是否丁达尔 填任务单 设计意图:修正分类 数据驱动 4 科学分类 介绍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概念,都是混合物。PPT:粒径标尺→给出溶液<1 nm、胶体1-100 nm、浊液>100 nm 用激光笔照射→确认丁达尔 对前六支试管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由现象到本质 5 生活抢答 生活中的液体逐一给出→学生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液体 快速迁移 6 溶质溶剂 案例:碘酒(碘-溶质,酒精-溶剂)、干洗(污渍-溶质,四氯乙烯-溶剂) 记录口诀:“量少为溶质,能溶为溶剂,有水水是溶剂” 判断物种液体中溶质和溶剂 设计意图:概念应用 7 干洗揭秘 视频:干洗原理→回收蒸馏→环保封闭系统 写1条“环保干洗”建议 设计意图:责任升华 六、板书设计 4.2.1生活中的水溶液 分类标准 粒径:溶液<1 nm 胶体1-100 nm 浊液>100 nm 外观:透明→浑浊→分层 六管结果 1 碘酒:溶液(棕透明)2 蔗糖水:溶液3 淀粉水:胶体(浑浊+丁达尔) 4 泥土水:悬浊液5 植物油水:乳浊液(分层)6 润滑油水:乳浊液 溶质和溶剂 碘酒:碘→溶质,酒精→溶剂 干洗:油渍→溶质,四氯乙烯→溶剂 环保提示:选择封闭干洗机,减少挥发! 七、作业设计 A 基础巩固 作业本对应作业。 家庭实验:用牛奶、酱油、醋做丁达尔测试并拍照记录。 B 拓展提升 在线模拟:PhET “Mixtures”观察粒径与外观关系并截图。 C 挑战任务(选做) 设计“环保干洗宣传单”A4一份。 八、教学反思 六管实验能见度好,但淀粉悬浊液丁达尔效应弱———下次改用 Fe(OH) 胶体对比。 生活卡片抢答正确率 88%,4 组把牛奶误为悬浊液———补充“乳浊液必分层”提示。 干洗建议已收集 12 条,其中“用四氯乙烯需回收”被总务处采纳,拟印社区宣传单。(
课件网) 4.2 生活中的水溶液 【第四单元 水与人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