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第五十中学八年级(上)10月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侗笛是侗族独特的吹口气鸣乐器,外形和洞箫相似,吹口装有簧片,竖吹。吹奏侗笛时按压不同的按音孔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按压不同的按音孔改变的是发出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2.李白在《夜宿山寺》中写道:“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其中“高声语”指声音的() A. 音调高 B. 响度大 C. 音色好 D. 频率高 3.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纹门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 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 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 空气越稀薄,阻力越小,声音的传播也越快 4.我国高铁技术领先世界水平,总里程已达到4.5万公里。高铁采用多种方式降噪,其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 钢轨减振 B. 安装隔音屏 C. 增加噪声检测仪 D. 增加绿化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沿直线传播时速度始终为 B. 倒车雷达发出激光来确定车后障碍物的距离 C. 利用B超可以诊断病情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D.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说明固体能传声 6.图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于取火的一种工具———阳燧,阳燧是用铜制成的凹面镜,将其凹面正对太阳光从而聚集日光,点燃艾炷取火;图乙是一种古代计时工具———日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关于它们的工作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光的直线传播 B. 甲是光的直线传播,乙为光的反射 C. 都是光的反射 D. 甲是光的反射,乙为光的直线传播 7.一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米处,若将平面镜向物体移近1米,则在镜中看到物体两次像之间的距离为() A. 1米 B. 2米 C. 3米 D. 4米 8.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光斑”和“树荫”,其中() A. “光斑”是树的影子 B. “树荫”是太阳的像 C. “光斑”是太阳的像 D. “树荫”是太阳的影子 9.如图所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10.物体AB直立于足够大的平面镜前,甲图中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乙图中平面镜后面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MN。则物体在甲、乙两图的平面镜中,能否成完整的像?() A. 都能 B. 都不能 C. 甲图中不能,乙图中能 D. 甲图中能,乙图中不能 11.如图所示,眼睛看到蜡烛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 若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 若将平面镜截掉,则蜡烛的像也会截掉 D. 若在平面镜背面放置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仍然成像 12.雷雨天,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某兴趣小组为估算某次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方法,对于这种估算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方案中的时间指闪电恰好结束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B. 方案中的时间指闪电刚刚开始至雷声轰鸣结束的时间 C. 若光速变为原来的一半,则估算方案仍可行 D. 若光速变为声速的两倍,则估算方案仍可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分。 13.如图所示,是指挥员在辽宁号航母上指挥舰载机起飞的手势。图中指挥员头上带了个厚厚的帽子,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噪声与其它声音一样都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14.如图为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的 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观众能分辨出葫芦丝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 15.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现有四个大小不同的编钟甲、乙、丙、丁,其中有一编钟上有一隐形的裂痕,会对其音色产生影响,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同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