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201787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课件(25张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953190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第六
,
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
,
课件
,
25张
,
ppt
(
课件网
) 如 梦 令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壹 精准朗读背诵词作,理解关键词句与表达特点,积累文言词汇,能用生动语言描述词中景象与感悟。 贰 梳理词人游赏过程与心境变化,通过联想还原画面,深化情感体验。 叁 感受自然美与意境美,赏析语言精妙与韵律和谐,提升诗词审美能力。 肆 了解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等,体会词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任务情境 “宋代溪亭雅集档案馆”正在招募小小研究员,今天我们要解锁的任务是还原李清照《如梦令》里的“溪亭日暮游踪”。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溪亭雅集档案馆”,循着词中的光影与声响,绘制游赏路线,演绎词中趣事,探寻李清照笔下那藏着欢悦与诗意的时光印记吧! 诗情画意, 令人“醉” 活动一: 作者资料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李清照被誉为“婉约之宗”。其词风格婉约,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现传《漱玉词》。 朗读诗歌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朗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语速及语调。 诗情画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时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到了日暮时分,沉醉其中而忘记回去的路。 时常记起 溪边的小亭 大醉 回家的路 诗情画意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尽了兴致,天色已晚,只好乘船返回,却迷了路,进入荷花丛的深处。 尽了兴致 荷花 诗情画意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奋力把船划出去,一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鸥鹭。 奋力把船划出去 这里泛指水鸟 诗情画意 如果用词中一个字来概括一下作者的心情,想一想是哪个字?为什么? “醉”:表明词人愉快、欢乐的心情。 置身其境, 品读“醉” 活动二: 置身其境,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李清照的“醉”? 醉态一:忘记了回家 醉态二:找不到回家路 醉态三:着急回家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品读“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诗人以回忆起一个特定时刻开始,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常记”表明这是作者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画面。 品读“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沉醉不知归路”描绘了李清照在那个日暮时分陶醉于景色之中,以至于忘记了回家的道路。“沉醉”既可能指饮酒后的微醺状态,也可能是陶醉于自然景色中。 品读“醉”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晚回舟”说明诗人在游玩尽兴后才意识到时间已晚,准备返回。暗示了当日活动的愉悦和不觉时间流逝的忘我境界。 品读“醉”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误入藕花深处”,与前文“不知归路”相照应,体现了作者沉醉其中,忘我的心态。 品读“醉”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连用两个“争渡”,体现了作者寻找出路的焦急心情。 因奋力划船,惊起一群水鸟,此时诗人的心情由惊愕很快又变成喜悦(惊喜)。言尽而意不尽,耐人寻味。 品读“醉” 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一个“惊”字,既暗写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荷花丛中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品读“醉”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写作特色 这首词在艺术上用了一种白描的手法,景色迷人、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平淡朴实、生动有趣、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提优卷(含答案)(2025-11-18)
20 谈创造性思维 课件(2025-11-18)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二)《水浒传》课件(2025-11-18)
23 《孟子三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件(2025-11-18)
23 《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 课件(2025-11-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