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必中10《苏武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汉书》。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提高翻译能力。 3.分析文中的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 4.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尚品格。 【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学习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尚品格。 难点:①分析文中的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 ②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及《汉书》。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梳理1———4段文意。 3、课堂探究1———4段内容 【自主学习】 一、了解作者 1.班固(32—92年),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史学与司马迁齐名,世称“班马”;文学与张衡齐名,世称“班张”。 2.写作。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继续写作,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3.结局。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4.作品:《汉书》《两都赋》《咏史诗》 二、了解《汉书》及其价值 1、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2、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3、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4、价值 史学价值——— 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 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化倾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5、知识回顾:史书形式 ①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丘明)、《资治通鉴》(司马光) ②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刘向编订) ③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三国志》(西晋陈寿)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 三、关于家族人物 1、班彪 父亲班彪(3年—54年),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 写成《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其子班固修成《汉书》,史料多依班彪,实际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继续。其女班昭等又补充固所未及完成者。 2、班超 弟弟班超(32-102),东汉名将。他曾和窦固一起攻击北匈奴,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保护了西域各族的安全以及“丝绸之路”的畅通。永元三年,其官拜西域都护使,后封定远侯。他威震西域三十载,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范晔《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投笔从戎。《后汉书·班超传》记载:“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居家常执勤苦……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公元62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