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03273

1.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教学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5-11-1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275594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生物,PPT,37张,教学课件,必修,选择性
  • cover
(课件网) 第1节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第1章 发酵工程 生物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①通过进行泡菜制作实践和分析提高泡菜质量的措施,明确泡菜制作的原理、过程和注意事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②通过构建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乳酸、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数学模型,训练归纳、建模、评价等科学思维,培养合作交流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③分析评价社会热点新闻,关注食品安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 2.制作泡菜。 难点: 制作泡菜。 导入新课 角色扮演 你刚刚继承了家族传统的手艺———制作泡菜。现在,你决定开设一家“家庭发酵小作坊”,将这份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并满足社区居民对健康、美味发酵食品的需求。 制作美味的泡菜 新课讲授 任务一 新课讲授 [任务一]制作美味的泡菜 家庭秘方 新课讲授 根据家传的泡菜制作手艺,利用所给实验材料动手制作泡菜,小组长填写实验操作评价量表。 [任务一]制作美味的泡菜 (小组长填写:合格打√,不合格打×) 步骤 正确操作 完成情况 1 将质量分数为15%的盐水煮沸、冷却待用 2 将适量洗净的胡萝卜条、萝卜条、黄瓜条混合均匀加入泡菜坛内,后放入生姜、蒜瓣、辣椒等香辛料至八成满 3 将冷却的盐水倒入坛中,盐水没过菜料,盖好坛盖 4 向坛盖边沿的水槽注满水 新课讲授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1)概述泡菜制作的原理并写出反应简式。 (2)发酵过程中,盐的作用是什么 盐水浓度要适宜的原因是什么 盐水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盐水冷却后再倒入发酵坛的目的是什么 (3)向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的目的是什么 (4)为什么泡菜坛只能装至八成满 [任务一]制作美味的泡菜 评定泡菜制作质量 新课讲授 任务二 新课讲授 资料1.一般来说,当乳酸的质量分数为0.4%~0.8%时,泡菜的口味、 品质最佳,泡菜汤清亮,无浮膜,菜质脆嫩度适口,具有一定的香气,咀嚼后无渣等。 资料2.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会有亚硝酸盐产生。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如果摄入过量,会发生中毒,甚至致人死亡。 资料3.泡菜发酵初期,主要是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进行发酵,此时泡菜液的含酸量为0.3%~0.4%,菜质咸而不酸。此阶段硝酸盐还原菌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虽然蔬菜中的酚类物质和维生素C等可将亚硝酸盐氧化,但总体上亚硝酸盐含量逐步上升。发酵中期,乳酸不断积累、pH下降,乳酸菌开始活跃,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且部分亚硝酸盐被分解,亚硝酸盐含量减少。发酵后期,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当乳酸含量超过1.2%时,乳酸菌的活性受到抑制,发酵速度逐渐变慢,甚至停止发酵。此阶段硝酸盐还原菌被完全抑制,亚硝酸盐含量下降至一定程度后,保持相对稳定。 [任务二]评定泡菜制作质量 新课讲授 根据以上资料,小组讨论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资料1、2归纳,可以利用什么指标评价泡菜腌制的质量? (2)根据资料3构建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浓度、乳酸浓度、亚硝酸盐浓度随发酵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 [任务二]评定泡菜制作质量 寻求提升泡菜质量措施 新课讲授 任务三 新课讲授 [任务三]寻求提升泡菜质量措施 资料4.蔬菜放置时间过长,亚硝酸盐含量会上升,一定的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pH下,可将亚硝酸盐转化成亚硝胺,亚硝胺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资料5.泡菜制作过程中频繁打开坛盖会使泡菜发酵不充分,口感不佳,泡菜水浑浊,泡菜质地变软或有异味。 根据以上资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从选材、条件控制、规范操作三个方面写出提高泡菜质量的具体措施(至少1条)。 【练习1】 当堂训练 下列关于泡菜食品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陈泡菜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