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03276

第1章 发酵工程章末复习-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教学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10-2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19410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生物学,PPT,28张,教学课件,必修,选择性
  • cover
(课件网) 章末复习课 第1章 发酵工程 生物 学习目标 ①分析发酵产品(如泡菜、果酒、啤酒)的生产过程,能够辨析使用的微生物种类及其发酵原理,综合比较传统发酵技术与现代发酵工程的优缺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②在实验情境中设计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和计数实验方案,规范操作纯培养技术,并能够解释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③基于啤酒工业化生产流程的案例,提出一种缩短发酵时间的方法,分析其对实际生产的意义,体现社会责任感和生产实践能力。(社会责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传统发酵食品发酵的基本原理及制作泡菜、果酒、果醋。 2.微生物纯培养的基本操作,微生物选择培养的原理。 3.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4.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难点: 1.微生物纯培养的基本操作。 2.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章末复习 情境导入 葡萄酒等果酒有着丰富多样的口感和独特而迷人的香气。适量饮用葡萄酒等果酒可以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果酒中的果酸和酒精能增强肠胃蠕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 章末复习 任务一 章末复习 回顾教材知识 发酵产品 果酒 果醋 腐乳 泡菜 微生物 原理 反应条件 反应式 检测方法 酵母菌 醋酸菌 毛霉(主要) 乳酸菌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醋酸菌的有氧呼吸产生乙酸 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18~30 ℃,初期需氧,后期无氧 30~35℃,通入氧气 15~18℃接种,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 常温,无氧条件 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能量 C6H12O6+2O2→ 2CH3COOH(乙酸+2H2O+2CO2+能量 C2H5OH+O2→ CH3COOH(乙酸+H2O+能量 C6H12O6→ 2C3H6O3(乳酸)+能量 重铬酸钾与其反应呈灰绿色 品尝、pH试纸检测 pH检测,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 酶 酶 酶 酶 章末复习 回顾教材知识 培养基配制 灭菌 选育菌种 扩大培养 接种 发酵罐内发酵 分离、提纯产物 获得产品 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章末复习 [任务一]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 请结合教材知识,阅读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材料1:唐代《新修本草》中有关葡萄酒的记录“葡萄作酒法,总收取子汁,煮之,自成酒” “凡作酒醴须曲,而蒲萄、蜜等酒独不用曲”。 材料2: 1.分析材料1,葡萄酒制作所需的菌种及其来源是什么?该菌种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发酵? 提示:酵母菌;附着在果皮上的酵母菌;18~30℃、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 章末复习 [任务一]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 请结合教材知识,阅读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材料1:唐代《新修本草》中有关葡萄酒的记录“葡萄作酒法,总收取子汁,煮之,自成酒”“凡作酒醴须曲,而蒲萄、蜜等酒独不用曲”。 材料2: 2.在发酵时,每隔12 h左右拧松瓶盖的目的是什么?葡萄酒制作完成后发酸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拧松瓶盖的目的是放出CO2,防止发酵瓶因气压过大而爆裂。 葡萄酒发酸原因:密封不严或瓶盖打开,空气中的醋酸菌进入进行有氧发酵产生乙酸。 章末复习 [任务一]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 请结合教材知识,阅读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材料1:唐代《新修本草》中有关葡萄酒的记录“葡萄作酒法,总收取子汁,煮之,自成酒”“凡作酒醴须曲,而蒲萄、蜜等酒独不用曲”。 材料2: 3.根据材料2,思考:在实际生产中,可采用哪些方法缩短啤酒的发酵时间,增加经济效益? 提示: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使其不用发芽即可产生大量淀粉酶;适当增加溶解氧量,酵母菌大量繁殖;通过基因工程育种或诱变育种获得高产酵母等。 章末复习 [任务一]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 【归纳总结】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