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03589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517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川省,次月,试卷,语文,10月,第一
  • cover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溪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效进入现代诗是一个值得普遍关注的问题。 ②诗歌是高度浓缩的文体,颇有一锅牛奶熬制一克奶酪的特点。在有限的文字中常常省略与隐去许多东西,所以它必须“一以当十”,甚至“一以当百”。诗歌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知识”,它拥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论。用布罗茨基的说法,就是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不掌握它的特殊规律,往往只能望洋兴叹,苦无舟渡。 ③单单是一份诗歌术语清单:陌生化、张力、含混、语感、智性、隐喻、换喻、畸联、反讽、戏剧性、变形、俳谐、空白、密度、戏拟、镶嵌……单单是这些必备的基础话语,就够你大大劳神,你究竟了解了多少?而如果更复杂一些的怎么办? ④长期以来盛行文本的宏观研究,文本细读与微观分析相当匮乏,孙绍振教授曾严声批评道:“有多少人能进入文本内部结构,揭示深层的话语的艺术的奥秘呢?就是硬撑着进入,无效重复者有之,顾左右而言他者有之,滑行于表层者有之。捉襟见肘者有之,张口结舌者有之,顾左右而言他者有之,洋相百出者有之,装腔作势,借古典文论和西方文论术语以吓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者更有之。”由此他引申说:微观分析才是过硬工夫,其特点就是细微处见精神,越是细微越是尖端,越是有学术水平。彻底的分析是无所畏惧的,不可穷尽的。 ⑤那么,怎样进入现代诗,如何有效读解现代诗呢? ⑥其实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英美盛行的新批评,与中国崇尚的“印象感悟”“体验领悟”是两大通道。可以平行,也可以交错。 ⑦众所周知,文本细读是新批评的文学主张之一。具体地说,“细读”是一种“细致的诠释”,不主张引入包括作者在内的“外部因素”,仅仅针对语言、结构、修辞、音韵等文本内部问题。它提倡注解每一个词的含义,重视语境与语义分析,发现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挖掘词语的意象组织(选择、搭配、隐显程度),探究上下文关系及言外之意等,这样一来,读者仿佛是在用放大镜和显微镜阅读诗歌的每一条纹理。 ⑧现代诗歌当然不要求像古诗那样字字落实,许多时候做大体把握就行,这样反而能留下更多“后理解”空间和格式塔未完型,未尝不是件好事。施蛰存先生曾经有个意见代表许多人的看法,他认为对诗既要求解,又要求不甚解,仿佛得之即可;读诗不要刨根问底,只要产生与诗人大体相近的感觉就行了。他强调“解诗”的原初感觉。 ⑨蒋述卓先生则在古今文论交融点上提出三条原则:一是做整体的艺术把握,即把艺术看作一个有内在生命的有机整体,以生命感受生命。二是以喻象的方式接近对象,喻象方式虽然不是确指的、明晰的评价,但很符合艺术批评“言不尽意”与形象思维的特点。三是于会心处画龙点睛,道出精髓,点到枢机处。以此来光扬我们老祖宗的遗产。在本质上,现代诗是灵性与体验的产物,本能要排斥那些常态的、秩序化的“编程”,故在与它遭遇时,心灵上的体验领悟是高于一切的,至少是个前提。 ⑩诗人兼批评家徐敬亚更有一番感性见解,他说:“阅读者是对另一生命精神留痕的进入,充分感受自身内在直觉的运行速度、体验面积及再生质量,进而激活生命原本的沉寂状态,并在阅读品的智慧空间之外享受自我生命的抚摸与扩展。” 领教诗歌,就是真正进入诗歌内部,起码条件是能够“感应”到属于诗歌本体性内部的各种要素,这是诗歌阅读的基本功。在通常情况下,结合各种方法论角度和本体性“钥匙”的配备,大致是可以进入诗歌门户的。诗歌本体性要素有很多,例如想象、感觉、意绪、语词、语感、意象、张力、智性、排列、节奏等等,都是诗歌发生与传达必不可少的“机关”。首先是要一眼中的,然后打开,从各个向度、别具一格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