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03806

2.1《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27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75664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走近作者 杨成武(1914-2004),又名杨能俊,福建长汀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产主义战士。 1929年,他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革命 193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7 岁当上团政委。 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多次率部担任前卫,在强渡乌江、抢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攻破天险腊子口等重要战斗中屡立战功。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建国后,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8年,杨成武被授予一级红星勋章。 2004年,在北京逝世。 传奇上将 下列数字分别代表什么? 1934 10 14 18 24 25000 1936 10 年 月 省 山 河 里 年 月 1934 年 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了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队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本文就是长征重要参与者杨成武将军对 1935 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后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回忆,他以“回忆录”的形式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和精神财富。 长征背景 长征的主要路线 瑞金→突破敌人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解题 “长征”又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长征胜利”是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二十五方面军胜利会师。 “万岁”这一表达欢呼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 回忆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根据记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 回忆录 回忆录特点:真实、广泛、突出。 ①真实,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 ②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③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要有个性,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为回忆录,找出本文回忆了长征的哪些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第一部分(1-8)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 第二部分(9-22)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人 第三部分(23-44)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 时间顺序 整体感知 文中的三个主要事件,构成了三个不同的场景。 1.阅读完全文,首先浮现在你脑海的是哪个场景 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一场景的 整体感知 场面描写: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多个人物活动情况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它就像是文学或记叙文中的“广角镜头”或“航拍画面”,旨在展现一个相对完整的动态生活场景或事件片段。 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的要求: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场面描写中还会添加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环境描写:指作品中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背景、自然景物以及人物关系氛围的总和。 场面描写 《长征胜利万岁》场面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