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04227

8.2《登高》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105860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登高,课件,17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登高》 杜甫 大历二年(767)秋天,五十六岁的杜甫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他写下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杜甫 活动一:赏夔州秋景 夔州在长江之滨,向以猿多著称,夔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景 风—急 天—高 猿—啸 渚—清 沙—白 鸟—飞回 仰望平视 夔州的特定环境 俯视 天高气爽 云雾散尽清朗明净 洁白无垢 哀 带上伤感色彩,增加悲怆意味。 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更能表现秋天的萧瑟和凄烈。 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苏轼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万物博大永恒反衬生命渺小短暂 景 无边 不尽 萧萧下 滚滚来 开阔雄浑悲壮 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叶落之声肃杀可闻 意象雄浑开阔, 画面凄烈肃杀 水流之势雄迈可见 你从诗中读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悲 活动二:品诗人情意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含义,试分析有哪八层含义? 情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情 “我如长卿病,日夕思朝庭。 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活动三:探诗歌内蕴 登临作赋的杜甫,感叹的仅仅是自身的际遇吗?请结合诗人生平谈谈你的看法。 世代为官,少年有为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而立京漂,十年蹉跎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年届不惑,安史之乱 “天机尽人事,独立万端忧” 暮年求生,晚景凄凉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忧国 情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忧民 忧己 “文士可以是民族的灵魂和良知,却难以成为民族的脊梁。我总觉得陶潜站的稍梢远一点,李白站的稍稍高点。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鲁迅谈中国文学》 内心伤悲 总结 登高遣悲 触景生悲 倍增新悲 悲景起笔 悲情落笔 《登高》虽是一首悲歌,却是拔山扛鼎式的悲歌。他给予我们的感受,不是悲哀,而是悲壮;不是消沉,而是激动;不是眼光狭小,而是心胸阔大。 ———萧涤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