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04864

第一章第4节 速度的测量 分层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日期:2025-11-2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364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一章,八年级,物理,人教,学年,2025-2026
  • cover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速度的测量 分层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一、课前预均速度的定义是_____与_____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_____。 测量平均速度时,需要用到的两种主要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分别用来测量_____和_____。 若一个物体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30m,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_____(选填“某一时刻”或“某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小明步行上学,前5min走了300m,后3min走了180m,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C.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平均速度越大D.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若通过的路程合适,平均速度可能越大 二、课堂练习 (一)基础题 某同学在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用时2s,从中点滑到底端用时1s,则小车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与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A. 1:2 B. 2:1 C. 1:1 D. 2:3 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m/s,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5m/s B. 4.8m/s C. 5.2m/s D. 无法确定 小明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0.256m,用停表测得该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为1.2s,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应保持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目的是_____。 如图所示,若AB段路程为0.3m,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为1.5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m/s;若BC段路程也为0.3m,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为1s,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m/s。 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该人3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应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甲物体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50m,乙物体在15s内通过的路程为90m,则_____(选填“甲”或“乙”)物体的平均速度更大。 (二)提升题 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1300m的大桥,求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小明从家到学校,先以1m/s的速度步行了5min,然后以5m/s的速度跑步了1min到达学校,求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以及他全程的平均速度。 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中,某同学误将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记为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其他测量数据均正确,则他计算出的全程平均速度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 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15m/s,经过5s后,两车相距多少米?(考虑两种情况)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前3s内通过的路程为9m,第4s内通过的路程为4m,则该物体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某同学在跑步时,前半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6m/s,后半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4m/s,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三、课后提升作业 (一)提升题 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36km/h,求汽车在这2s内的平均速度(假设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小明和小红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的速度为1.2m/s,小红的速度为1m/s,经过10min后两人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 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若斜面长1.2m,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用时4s,若在斜面中点处放置一个挡板,小车从顶端滑到挡板处用时3s,求小车从挡板处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 一列客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迎面开来一列货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