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06049

6《芣苢》《插秧歌》课件(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239440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1编者为什么要在本单元安排两首古诗? 2为什么是这两首古诗呢? 《芣苢》《插秧歌》 多文本阅读 预习课 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芣苢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经 国风 周南》中的一首诗。 预习任务(共5个) 1.阅读《文言文详译精炼》9———12页、15———18页“识作者”“知背景”,划出“诚斋体”特点; 2.结合课下注释正字音,并标注在课本上; 3.抄写课堂笔记:《诗经》的文化常识(见下页PPT)。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称《诗经》。 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抄写红色字体 抄写红色字体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根据用途和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民间曲调,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160篇。 雅是朝廷正乐,分大雅和小雅,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分周颂、鲁颂、商颂,40篇。 bèi yōng bīn 《诗经》 赋:直接铺陈叙述。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抄写红色字体 比、兴通常连用为“比兴” 4.在课本53页划出下列字词意思并记忆,读懂诗歌能翻译; 采采: 薄言: 有: 掇: 捋: 袺: 襭: 兜鍪: 胛: 渠: 半霎: 莳: 匝 : 5.《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4.在课本53页划出下列词语意思并记忆,读懂诗歌能翻译; 采采: 薄言: 有: 掇: 捋: 袺: 襭: 兜鍪: 胛: 渠: 半霎: 莳: 匝 : 5.《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茂盛的样子。 助词,无实义。 取得。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的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 肩胛 他 极短的时间。 移栽,种植。 布满、遍及。 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理解诗意——— 育苗 抛秧 水稻种植步骤 插秧 施肥、杀虫 放水(补水) 收获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抛秧接秧图 拔秧插秧图 雨中插秧图 呼唤早餐图 农夫应答图 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是我国 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2.“诗经六义” (1)内容:风( )、雅( );颂( )。 (2)手法: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手法”)、 (“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也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4)形式(手法): 。如《芣苢》中的“采采芣苢,薄言...” 文学常识 5分钟抽查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是我国 现实 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2.“诗经六义” (1)内容:风( 各地民歌 )、雅( 宫廷乐曲 );颂( 宗庙祭祀之乐 )。 (2)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兴 也就是借助其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