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06775

【精品解析】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2.2《音调》 (基础版)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14317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分层,基础,音调,-2.2,练习,上册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分层练习-2.2《音调》 (基础版) 一、单选题 1.(2024八上·内江期中)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超声比次声传播得更快 B.在空气中,声音冬天比夏天传播得更快 C.在空气中,原声比回声传播得更快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将变大 2.(2023八上·慈利期中)如图,甲鼓发声时鼓皮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的少,甲、乙相比,甲鼓皮(  ) A.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 B.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 C.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 D.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 3.(2024八上·海珠期中)小明在拉大提琴时,相比粗钢丝弦,细钢丝弦发出的声音频率较高.则正确的是(  ) A.细钢丝弦发出的是超声波 B.细钢丝弦振动的幅度比较大 C.细钢丝弦振动1次所用的时间较长 D.1s内细钢丝弦振动的次数较多 4.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次声波的是(  ) 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预报海啸、台风 5.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 B. C. D. 6.(2023八上·韶关期末)遛狗伤人事故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应运而生。对着狗一按驱狗器开关,狗会迅速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这是因为驱狗器(  ) A.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小 B.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C.发出的声波不是振动产生的 D.发出的声波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7.2021年,云南野象群北迁引发全球关注,人与象的和谐相处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成果.迁徙途中,一只小象因误食酒糟“醉酒”而掉队十余公里,仍能够通过次声波与象群取得联系并最终“归队”.象群交流使用的次声波人却听不见,这是因为(  ) A.人与象距离太远 B.次声波的响度太小 C.次声波的频率太低 D.次声波的音调太高 二、多选题 8.(2023八上·营口月考)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如图所示,在2022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关于王亚平的这次太空演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筝发出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B.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C.人们能根据音色判断出是古筝发出的声音 D.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直接传播到地球的 9.(2024八上·永修月考)如图,几个相同的试管中装入不同深度的水,用棍敲击和在管口用嘴吹都能发出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越多,棍敲击发出声音的音调会越高 B.水越多,棍敲击发出声音的响度会越大 C.用嘴吹时,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用嘴吹时,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0.(2023八上·昆明期中)如图所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试归纳出这些信息的共性特征,并简述其合理性。(  ) A.人的最高听觉频率比其他的动物低 B.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都比听觉频率范围小 C.人发声频率范围最窄 D.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人听不到,但一些动物能够听到 11.(2023八上·铜仁月考)在复习声现象时,同学们举出了一些实例,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 B.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 C.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三、实验填空题 12.(2024八上·船营月考)地震时会产生   波,它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3.(2024八上·衡阳期中) 会玩真好! 玩中大乾坤,细思有科学。如图所示,把一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